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摩擦起电现象/2008-10-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目

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博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的记述:“雷震公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阴阳相博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________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
(2)“电火烧塔下佛面”是因为佛面的金属膜属于____________,强大的放电电流通过佛面的金属膜,金属被熔化.“而窗户不异也”是因为窗户为木制,木头属于___________,所以仍保持原样.
(3)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月考题

所属题型:问答题 试题难度系数:中档

答案

(1)电;荷摩擦起电
(2)导体;绝缘体
(3)“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两者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声”是因为积累的电荷发生的放电现象.

考点梳理

初中三年级物理试题“中国古代对电现象的认识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摩擦起电现象 导体,绝缘体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物理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添加到收藏夹,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初三物理。

  • 摩擦起电现象
  • 导体,绝缘体

考点名称:摩擦起电现象

摩擦起电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想象(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的是静电,带电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的原理及实质: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直接由原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组成。

从原子结构可以看出,物体本身就存在电荷,通常情况下原子的电子数量和核内质子数量是相等的,也就是正负电荷量是相等的,对外不显电性,这样的原子称为中性原子.这样的物体就是中性物体。

两个不同材质(注意绝缘)相互摩擦,由于它们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电子便从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一方,转移到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一方.这样双方的原子都因得失电子而打破了原来的中性状态,得电子的一方因电子数多于质子数而带负电,另一方则因失去电子,质子多于电子数而等量的正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

摩擦起电的条件: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构成;二是这两个物体要与外界绝缘。

人体为什么会产生静电?

静电是由原子外层的电子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发生转移,分别形成正负离子造成的。任何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都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和积累,形成静电。人身上的静电主要是由衣物之间或衣物与身体的摩擦造成的,因此穿着不同材质的衣物时“带电”多少是不同的,比如穿化学纤维制成的衣物就比较容易产生静电,而棉制衣物产生的就较少。所以说,不同的衣料也可能决定带电的种类。

摩擦起电的原因:

(1)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2)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必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带正电的物体缺少电子,带负电的物体有了等量的多余的电子。

补充:同种物质摩擦不起电,原因是同种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相同,摩擦时不会发生电子的转移。

考点名称:导体,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例如:石墨、人体、大地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例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两者关系: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1)导体容易导电是冈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它们受原子核的束缚力很小,能够从导体的一个部分移到另一个部分;

(2)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束缚在原子的范围之内,不能从绝缘体的一个部分移到另一个部分。

导体的分类

1、半导体: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非导体之间,比导体差、比非导体强,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温度、光照、杂质等因素都对它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和砷化镓等。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造半导体二极管、二三极管和集成电路等多种半导体元件。

半导体的特点:

(1)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即只允许电流由一个方向通过元件。

(2)半导体三极管可以用来放大电信号。

2、超导体:

(1)超导现象: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下,电阻就变成了零,这就是超导现象。

(2)应用:

(1)利用超导体的零电阻特性可实现远距离大功率输电。超导输电线可以无损耗地输送较大的电流,这意味着用细电线就可以输送大电流。

(2)超导磁悬浮现象,使人们可以用超导体来实现交通工具的“无摩擦”运行。

导体和绝缘体的比较:

导体和绝缘体的比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