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汽车是我们十分熟悉的重要交通工具,它应用了很多方面的物理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摩擦起电现象/2010-1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也有用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实例。刀子、斧拳等的锋刃要磨得很薄;钉子、针、锥子等的尖端要做很很尖.有一种没有针头的注射器,它的外形像一支手枪,“枪口”细小,用药液做“子弹”,注射时把“枪口”对准注射部位,一扣“扳机”,立即发射出一束纤细高速的药液,对肌肉产生很大的压强,迅速射入人体内,病人毫无痛苦.

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如:书包带,滑雪板,枕木。

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如:滑冰鞋,菜刀,钉子(钉尖增大压强,钉帽减小压强).

因此,小编下面总结归纳了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②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③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②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③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和减小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增大压强

(1)刀斧、切削T具的刀都是磨的很薄,钉子、针、锯齿等的尖端加工得很尖等,这些都是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增大压强的。

(2)刹车时必须用力握住车闸;农民犁地时为了犁的深些往往找个人站在犁耙上等都是用增大压力的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2.减小压强

(1)高楼大厦的墙基很宽、坦克和履带式拖拉机、载重汽车装有很大的轮子、铁轨下铺上枕木、滑雪时穿上滑雪板、在烂泥地上铺木板等都是采用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

(2)现代建筑中,广泛采用空心砖来减小对地基的压力等是采用减小压力的办法来减小压强。

考点名称:摩擦起电现象

摩擦起电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两个不同的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想象(或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一种物体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带负电的现象)。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的是静电,带电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的原理及实质: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直接由原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组成。

从原子结构可以看出,物体本身就存在电荷,通常情况下原子的电子数量和核内质子数量是相等的,也就是正负电荷量是相等的,对外不显电性,这样的原子称为中性原子.这样的物体就是中性物体。

两个不同材质(注意绝缘)相互摩擦,由于它们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电子便从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一方,转移到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强的一方.这样双方的原子都因得失电子而打破了原来的中性状态,得电子的一方因电子数多于质子数而带负电,另一方则因失去电子,质子多于电子数而等量的正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创造电荷。

摩擦起电的条件: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构成;二是这两个物体要与外界绝缘。

人体为什么会产生静电?

静电是由原子外层的电子受到各种外力的影响发生转移,分别形成正负离子造成的。任何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都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和积累,形成静电。人身上的静电主要是由衣物之间或衣物与身体的摩擦造成的,因此穿着不同材质的衣物时“带电”多少是不同的,比如穿化学纤维制成的衣物就比较容易产生静电,而棉制衣物产生的就较少。所以说,不同的衣料也可能决定带电的种类。

摩擦起电的原因:

(1)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

(2)摩擦起电实质上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电荷的总量并没有改变。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必然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带正电的物体缺少电子,带负电的物体有了等量的多余的电子。

补充:同种物质摩擦不起电,原因是同种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相同,摩擦时不会发生电子的转移。

考点名称: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一、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办法有: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的办法有: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变滑动为滚动,④使接触面脱离接触。

有关摩擦力的经典试题:
1.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例1(2012·赤峰)如图所示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解析:轴承之间装滚珠是将滑动摩擦变成了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摩擦力;写字时用力,这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向门转轴处加润滑油使接触面更光滑一些,以减小摩擦力;旱冰鞋安装滚轮,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力。故选B。

2.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例2(2012·宜宾)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磨擦的是(   )

解析:轮滑鞋带有滚轮是通过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的方法来减小摩擦的;重型卡车安装多个轮胎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水泥路面上划出一道道的横线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接触来减小摩擦力的。故选C。

例3(2012·德州)图中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解析:磁悬浮列车被轨道上的强磁场微微托起,使压力减小,故摩擦力减小;气垫船的船底与水面之间有一层空气垫,使船底与水面脱离,从而减小摩擦;在轴承中加滚珠,是利用变滑动为滚动的方法减小摩擦;轮胎上制有花纹,是使接触面变粗糙,从而增大摩擦。故选D。

例4(2012·泉州)以下四个实例中,可以增大摩擦的是(   )
A.给车轴加润滑油 B.自行车脚踏板刻上花纹
C.给行李箱装上轮子 D.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解析:给车轴加润滑油,是使接触面变光滑的方法减小摩擦;自行车脚踏板刻上花纹,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给行李箱装上轮子,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法减小摩擦;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是通过使接触面脱离接触的方法减小摩擦;故选B。

例5(2012·河池)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
A.在拉杆式旅行箱上安装轮子 B.在机器的轴上安装流动轴承
C.在结冰的路面上撒上煤渣 D.在气垫船底和水面之间充一层空气垫
解析:在拉杆式旅行箱上安装轮子,是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在机器的轴上安装流动轴承,是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在结冰的路面上撒上煤渣,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在气垫船底和水面之间充一层空气垫,使接触面脱离接触来减小摩擦的。故选C。

1.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
例7(2012·滨州)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在新用的拉链上抹一点石蜡
B.拔河时用力握住绳子
C.拧矿泉水瓶盖时,往往在手与瓶盖之间垫上一块布
D.为了擦净玻璃上的污渍,要用力压抹布
解析:在新用的拉链上抹一点石蜡,使拉链更光滑,减小摩擦;拔河时用力握住绳子,增大压力,是为了增大摩擦;拧矿泉水瓶盖时,往往在手与瓶盖之间垫上一块布,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了摩擦;为了擦净玻璃上的污渍,要用力压抹布,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故选A。

2.通过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

例8(2012·扬州)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解析:运动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鞋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倒;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力;乒乓球拍上贴有橡胶皮,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打球时用力握紧球拍,这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手和球拍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滑掉。故选B。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