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多媒体教学之我见

多媒体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11-10-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以及课改的深入推进,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深入。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将语文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明显效果。然而在课件制作和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知识性、科学性、严密性、趣味性有机结合的原则,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下面谈一些我对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看法:
  一、多媒体教学不能滥用,要有的放矢。
  多媒体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并不是说在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多媒体也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前几天,我看到一位语文教师在40分钟的一堂课里,使用了25分钟的多媒体手段,然而,听课的老师却都认为那是一节毫无生气可言的语文课,教师非但不是课堂的引导者,反而一直守在电脑旁边成为了多媒体课件的操作者,学生也成为被动接受教师和多媒体灌输的一个知识容器,失去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所以我认为,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再于多而在于精,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可用可不用则不用。使用多媒体教学还需要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如何使用,这个知识点是不是适合用多媒体来展示。从教学内容上看,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都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不能只追求教学形式,而忽略学习的对象和主体。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有的放矢,才能让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要重视教学效果,不能华而不实
  使用多媒体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许多教师纯粹是为“多媒体教学”而利用多媒体。如何把课件制作得精美考虑得多,如何合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料为语文教学服务考虑得少。教师在课堂上只顾忙着播放预先制作好的课件,既不深入讲解,也没有重点、难点的板书。把语文课上成了类似美术、音乐的欣赏课。在课堂上展示时,给学生的感觉是漂亮精美,耳目一新。整个课堂显得十分热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教师如果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所以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力更是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就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而不是相反。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紧抓教学的主题,不能华而不实,更不能喧宾夺主。
  三、多媒体教学不能省略教师的引导作用
  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离不开教师。在有的语文课上,我们看到,教师操作计算机,学生随屏幕显示来学习,一节课看不到教师在黑板上写几个字,在讲台上讲几句话。有的老师甚至是把平时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搬上了多媒体,整节课的重点、难点却没有亲自板书。这种做法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个性也难以发挥。
  其实,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并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教师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提示,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授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对学生心理活动进行积极引导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情绪智力的过程。而我们如果一味地依靠多媒体技术,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心理活动难以捉摸,而且不利于运用教师的体态语言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难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教书育人的目标也难以真正得到落实。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是人情味很浓的人文化的教学,师生间的关系应是一种和谐的人性关系,而这个冷若冰霜的电脑往往会割裂师生间的感情纽带,进行多媒体教学变成了进行多媒体演示。所以,教师要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利用者和而不仅仅是操作者。
  四、给学生留下想像的空间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象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化抽象为形象、提高教学内容可接受程度的同时,很容易造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培养的不足,学生的想像能力也就受到抑制。
  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我们要给学生留下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和想像的空间。电脑毕竟是机器,,学生们也是在不自觉中被动地接受教师们早已经设计好的某些东西,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完全被局限,学生的思维在课件的影响下也只是跟着老师思路走,别无选择,好比一颗果树还没有开花就已经结了果。很多课文,特别是诗、经典散文,需要我们慢慢去咀嚼、品味,语言的朦胧、模糊美如果用具体、生动的画面去代替,会破坏作者给我们创设的美妙意境。文字所给予人的想象的空间,来自文字的意韵。如果语文教学缺失了“咀嚼文字”这重要的一环,也就不能体现语文课的本质。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现代化必须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我们在大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不能忽略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传统的教学规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正确、辨证的对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多媒体技术更好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