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作文“打夯”

网友投稿文章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5-0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浙江省余姚市城北小学 叶建松 邮编:315400  
  当今作文教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莫过于“创新”、“想象”、“新概念”。这些理念固然时尚,也符合教育规律,但如果忽视了作文的积累,这些都将是“空中楼阁,子虚乌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丰富语言积累”,“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文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可见积累是习作的基础。有了丰富的积累,学生就能把一些新鲜的见闻,许多特殊的感受形成文字,真实地表达出来,也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写出具有创造性的文章。我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

  (一) 扩展课外阅读,摘抄优美词句。
  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好比是乘船远航,老师和家长带他们去不了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感受,来体会。古人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之谈,像人们熟知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说“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
  1、示范引路。
  刚开始时学生不知该抄什么,我就利用自读课本上的典型课文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如,学完《赵州桥》一课,学懂了哪些词,对哪些词的印象最深,让学生记下“创举、智慧、缠绕”三个词,并用这三个词造句;学完《敦煌莫高窟》一课,问学生这一课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然后让学生记下了“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等六个词;学完《和太阳比赛早起》一课,让学生划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出这样写好在哪里,最后再抄下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这样,学生就学会了摘抄的方法,再读课外书时就知道抄的内容了。
  2、措施激励。
  在学生学会如何摘抄以后,我在班级建立了班级图书管理小组,每位同学捐出一本以上的图书,并且定期借还书,保证每位学生每周至少能读一本书。同时我要求每名学生都应建立摘抄本,可根据自己喜好给摘抄本取名,将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摘抄下来。每节语文课课前三分钟,要求学生自由读摘抄的好词佳句,并请个别同学读,谈对所摘好词佳句的理解。每个月都会组织一次评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每当指导学生作文时,我就要求学生翻翻自己的摘抄本,从中选用材料,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3、保证时间。
  此外,早自修是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较好时机。大多数学生很早到校,却无事可干,时间往往在空话与走动中虚度。于是,我要求每位学生到校后,必须读一到二篇自己喜欢的课外文章,然后再读课文。可定期交流早上阅读的文章。这样,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不仅养成了早自修到校后读书的习惯,也使他们找到了课外自己喜欢的一片文学园地,更是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大量的信息与词句。

  (二)生活积累,丰富作文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方会成什么文字。”如果我们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参与生活,在生活的大舞台去积极寻找积累作文素材,真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不再是一句空话。
  1、课间活动,留意观察。
  小学生对学校生活最熟悉,也最有感情。课间活动中的嬉戏玩耍无一不是写作的素材,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间虽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但对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课间十分钟的校园可谓是沸腾的校园。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老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抓住契机进行引导,使这些情景在学生笔下生花。如学生写《记一次乒乓球赛》时,因为他们参加了比赛,观察了比赛,真情实感流露在字里行间。参赛的同学把比赛过程、紧张心情写得非常具体,做到了言之有物;观看的同学描写了扣人心弦的激战场面,赞美了双方的拼搏精神。
  2、家庭生活,用心发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我经常告诫学生,回家多关心体贴父母。有时布置一些有趣的家庭作业,如: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给你的家人洗一次脚。既创设了亲情氛围,又增长了知识,为创作提供了好的素材。如国庆节假日期间,我建议学生精心准备,召开一次家庭联谊会。有的设计“亲情对话”,问妈妈:“奶奶今年几岁?”问爸爸:“外婆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等系列必答题,把对父母长辈的关心从简单的问题提出,引起大人的深深思考。有的进行文艺表演。有的还设计了“为奶奶过生日”、“帮爸爸戒烟”等活动。今后,这些都必将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
  3、社会生活,开阔视野。
  社会是个大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经常带领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开阔视野。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考察市场,为烈军属、孤寡老人做好事,“手拉手”献爱心,游览小曹娥镇乐山公园等活动。如:开展带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找寻春天、体验夏天、领略秋天、欣赏冬天的系列活动,从天空、田野、村庄、人们来描绘四季的美景。其中一次游览乐山公园,学生热情高涨,回来后,《乐山游》、《一次难忘的游览活动》、《悠悠乐山情》等作文纷纷诞生。进行了野餐活动,在大自然空旷的草地上开故事会、进行文艺表演,《玩得最开心的一次》洋洋洒洒近千言,极大地调动了创作的热情。

  (三)创设练笔的机会,从实践中积累。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同样,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对此,许多作家都有精辟的论述。如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巴金也曾告诫文学青年:“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许多名家之所以能写出精美之作,都源于他们坚持不懈地写作。
  1、 改写古诗。
  古诗句都高度凝炼,每个诗句都有很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打开他们感情的闸门,使诗中的人和事物形象具体化。如学了《赠汪伦》,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李白与好朋友分别时是怎样难分难舍的,会有哪些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把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2、扩写内容。
  针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实理解过程中产生想象,对文章简略部分进行扩写,或添情节,或加背景。如《少年闰土》一文,“捡贝壳”、“看跳鱼”这些事情都写得很简略,而这些事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学生会很感兴趣,可以引导他们想象儿童天真烂漫、其乐无穷的心境,自由地倾述表达,充分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
  3、补写空白。
  有不少课文留有空白和悬念,如《倔强的小红军》一文,可引导学生结合“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一段,去揣摩当时可能的情景,体会小红军对生的渴望和无奈,然后写成一篇记叙文。又如《小英雄雨来》一文,学生学习这类课文非常感兴趣,可以写一篇《雨来脱险记》,学生的语言文字就能得到历练,想象的翅膀也会自由翱翔。
  4、续写结尾。
  有些课文结尾比较含蓄,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教师可借此时机,让学生当一回编导,设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学生自会乐此不疲。如学了《穷人》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桑拿夫妇多了两孩子以后的生活境况,至于会产生什么结局,任由学生淋漓尽致地发挥。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