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说”之花处处开放

口语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6-01-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现代社会越来越离不开人们的相互交流,相互交流就需要说话。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一种必备能力。以前的“不善言辞”、“老实人”将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要充分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曾十分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但仅停留在“听话、说话”的层次上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弱化了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工具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口语交际已经成为现代交际社会最基本的技能之一,我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从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势在必行。

  一、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是口语交际的前提。
  (一)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
  在口语交际课中,《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我们要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学生生活中他们经历过、感受过的就非常有兴趣,他们非常乐意地说,而且还说得挺多、挺好的。我们教师也要不断深入学生生活,观察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就很有针对性。如:在《怎么过“六一”儿童节》中,学生对“六一”的向往和班级正准备的节目,显得很有发言权。他们都把自己亲身经历说得更生动、更实在。
  因此,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了,话匣子也就随之打开,就因为是亲身经历的事,学生就很有发言权,从而说话的信心也就增强,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多种方式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在口语交际中,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在口语交际中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我认为在口语课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猜谜导题。
  如在《保护有益的小动物》一课中,老师首先出一道谜语让学生猜:大嘴巴,叫呱呱,游泳跳高本领大,不吃草,不吃瓜,专吃害虫保庄稼。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是青蛙。老师适时奖励一个青蛙图片给猜中的学生。接着老师顺着谜面引导:青蛙的样子是什么?它吃什么?怎么样吃的?对人类有什么好处?等等。由于谜语简单、易猜,加上我们地处农村,学生对青蛙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因此说出来就特别流利。
  2、比赛竞争。
  小学生有种“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他们生怕自己或小组输给别人。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很好地提高口语效果。如:在《猜谜游戏》中,根据编排,我把本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成员评委打分评出一、二、三名,并依据名次分发不同颜色的“智多星”,看看哪个小组获得的星星最多。结果,小组内同学积极准备,抢着说出自己知道的或自己编的谜语,然后在猜谜语时尽心尽力,都生怕自己的小组落后,因此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赛给学生们搭起了一个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舞台,他们可以在这个舞台上随意地哭,随意地笑,真是其乐融融。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还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
  3、设置良好的情境。
  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材料感兴趣了,才会激起情感情感又会触发语言动机,提高语言技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新课标》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可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因此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极富感染性,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情感体验,引起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际的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环境渲染。根据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接近实际生活的环境。让学生亲临现场,使其意思表达更逼真、生动。在《我该怎么办》一课中,就可设置拿出茶杯,摆上凳子,摆上鲜花等来营造一个家的氛围。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相连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角色表演。小学生天性好动,表现欲望很强。有很多的口语课都适合分角色表演,利用这种形式把课堂变成欢乐的海洋,成为学生说的动力。如《续编故事》中可分别扮演小兔、小松鼠,戴上它们的头饰,演绎他们说话的内容、表情、动作等。在角色表演中学生感到亲切、新鲜,甚至紧张、害怕,这样充分让学生真正全身心融入到课堂中来。
  (3)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对学生有着深厚的吸引力。他们关心主人公的命运,谴责坏人的卑劣行径,希望正义得到伸张,好人得到好报。儿童特别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生动、好听的故事他们非常感兴趣。在有的口语交际课中,对说话内容就可以改编成一个童话故事。如:《未来的桥》、《有趣的动物植物》等等。童话可以由教师讲述引入,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来讲述,还可以由小组互相讲述共同完成。
                       
  二、凭借语文教材,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利用教材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小学语文教材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其中有说完整句子的训练、有看图说话训练等;同时,各册教材在阅读课文及基础训练题中,也都有编排人物对话交际的训练内容。为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
  1、看一看,说一说。
  这里的“看”是指观察,即让学生观察图画,观察实物,观察动作,观察自然等等,然后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用口语表达出来。“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好就很难说好。人教版小语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新颖活泼,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看图,创设语言环境,诱发学生说话,是进行口语训练最有利的时机。如教《该怎么做》一课,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注意画面的内容;再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小男孩遇到了什么事?他该怎么办?由此启发学生注意画面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个人自述,同桌互述,小组互说,班上介绍,最后让学生自己动脑,想想假如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敢与想象,敢于创新,并把想出的办法说给同学们听。
  2、画一画,说一说。
  在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个富有思考性的提问,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给学生以更多的答问说话的机会,使他们的口语更有针对性,更有说理性,更有条理性。如: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教学时,我先带领学生在校园“找春天”,引导学生观察具有春天特征的事物,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先用彩笔画下自己找到的春天,回来后,把画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比一比谁找得多、谁说得好。这样,把课堂搬出教室,走进自然,学生乐于表达,训练扎实有效。
  3、听一听,说一说。
  在口语交际课中进行听听说说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培养他们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如《保护有益的小动物》一课,可引导学生将思路引向生活,启迪他们回忆哪些小动物对人类有益,怎么有益和自己是怎样保护有益的小动物,再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当某个同学自述时,要求其他同学们认真听,还可提出问题,学生在这种双方互动的交流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听说态度。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凭借生活素材,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悬念,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如,有一名学生经常上学迟到,原因却没有说清楚。我马上说了一句话:“这件事让老师想起一个小故事。”正当大家翘首以待时,我提出要求:“大家可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故事,猜对了老师就讲给大家听。”同学们议论纷纷(这也是一种训练),有的学生不仅说出了自己猜想的故事,还谈了故事要说明的道理。这样,借助一个悬念,给学生提供了话题,创设了发展自我的“时空”,进行了口语表达的训练。

  三、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且好胜心强,抓住这一特点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口语交际在课堂训练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因此,我们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机会,并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加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培养。
  1、演一演,说一说。
  好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表现自己也是每个孩子本能的欲望。通过组织学生尝试进行合作表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巧妙地使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在自主合作的活动中全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形成“角色意识”,从而自觉学说,大胆表达。如,第一册《语文园地四》中的口语交际,把“拼图”的口语交际训练置于表演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选取说话素材,又将所学到的交际语言运用到生活中去,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2、玩一玩,说一说。
  “儿童永远是生活在游戏中的。”低年级儿童喜欢做游戏,把口语交际训练融于各种游戏之中,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活跃起来,增加了学生练说的机会,扩大了口语交际的“面”与“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如,组织学生开展吹泡泡活动,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同学吹的动作、泡泡的颜色和形状,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吹。接着,趁学生余兴未尽,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描述吹泡泡的语言训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