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

语文大杂烩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二人转”艺术是土生土长、土色土香的民间艺术。在东北,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之说,可见“二人转”是何等受欢迎。

  “二人转”是东北大秧歌和“莲花落”的合并,兴起于清嘉庆年间,当时称为“双调”。1953年,“二人转”进京汇演,被正式定名。后来,演变出了“单出头”“拉场戏”等形式。《王二姐思夫》《马前泼水》《冯奎卖妻》等一大批优秀剧目被群众广为传唱。

  上世纪60年代,参加全国首届曲艺调演的“二人转”演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70年代,涌现出了《柳春桃》《拌萝卜》《老两口夸富》等剧目。其中《老两口夸富》获得了文化部曲艺调研创作二等奖;80年代,黑龙江省演员演出的“二人转”《半夜叫门》获得了东三省“单打冠军”;90年代初,“二人转”《猪八戒拱地》唱响了上海万人体育场,而后又应邀到西北省份演出。

  在首届中国艺术节上,“二人转”《高老庄》获得“金杯奖”;《调包》等则荣登首届中国曲艺节舞台。近年来,《火焰山》《傻子相亲》等剧目也深受群众喜爱。

  近年来,东北三省部分地区举办了以发现和培养“二人转”人才的各种比赛,一大批具有潜能的表演人才脱颖而出。

  2003年,电视连续剧《刘老根》风靡全国。一批“二人转”新人为全国观众所熟悉。他们在剧中的精彩表演,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健康、积极、富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绿色”“二人转”的渴求。

  如今,当越来越多的观众抱怨“低俗”侵蚀了“二人转”时,一些演员和词曲作者正勤勉躬耕,准备打造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续写绿色“二人转”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