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雾九晴

百科小知识气象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05-0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江南冬、春多雾日,且有“十雾九睛”的农谚。那么,“十雾九晴”的科学道理是什么呢?
  形成雾的条件有三个:一是近地层的水汽比较充足;二是空气中要有较多的凝结核;三是空气中的水汽要能够达到过饱和。一般情况下,近地层的水汽是较充足的。凝结核,如尘埃、烟粒等,空气中是具备的。关键在第三个条件,即空气中的水汽能否达到过饱和。

  在一定温度下,空气能容纳的水汽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空气中的水汽就达到了过饱和;或者水汽不增加,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空气也可以达到过饱和。在一些近地层水汽较充足的日子里,夜空晴朗,风速较小,有利于地面辐射降温,使近地层原来不饱和的空气达到过饱和,雾就形成了。翌日,日出后,气温上升,过饱和状态逐渐结束,雾也就逐渐消散,天气晴好。所以江南有“十雾九晴”之说。这种雾主要是由地面辐射降温形成的,故称为辐射雾。“十雾九晴”中的雾绝大多数就是辐射雾。

  有时,到上午九十时,雾也难以消散,农谚又有“雾难收,将变天”之说。冬春季,江南上空如果有较强的西南气流,孟加拉湾或南海上空充沛的水汽大量涌入,使原不饱和的空气达到过饱和,从而形成雾,这种雾称为平流雾。平流雾由于能够得到水汽补给,所以难以消散。到达江南上空的暖湿气流如果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将使江南地区转阴雨天气。所以“雾难收,将变天”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雾对军事和交通运输的影响都较大。雾,特别是浓雾,会大大地降低能见度,使驾驶人员及行人难以及时判断前方的情况,容易造成各种恶性事故。雾天行车应降低车速,机场要进行局地人工消雾等。气象部门逐步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积极地开展雾日的专业专项预报服务也是很有意义的。
 
上一篇:各地有关节气的谚语     下一篇:车臣问题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