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之最

百科小知识军事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05-09-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最早的地雷
  地雷是中国发明的。公元1130年,金军攻打陕州,宋军使用“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胜。
  最初的地雷表面平滑,爆炸时碎片少。后来发展成表面有突角的地雷,在当时称为蒺藜炮,起爆装置也是由“信香”、“火钵”发展起来的。

  首次出土明朝早期地雷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者在托克县境内发掘出土了20多枚明朝早期地雷,考古学家说,这是我国首次出土明朝地雷。
  这次出土的地雷为铁铸球体,大小规格分为两种,大的直径11厘米,重1.7公斤,小的直径为8.5厘米,重0.8公斤,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高约0.6到0.7厘米,直径约3厘米,台面中间有一直径约0.4到0.5厘米的圆型小孔,用以装火药和引爆火药捻,当打开已经锈蚀的小孔时,还能倒出里边的火药。火药均为黑色,其中有一枚较大的火药为土灰色,且部分火药呈米粒大小的颗粒状。
  出土地雷的内蒙古托克托县(古代称之为东胜州)地处黄河岸边的山梁台地,起着雄踞高地,扼守黄河的重要作用,当时这里水陆交通便利,边界贸易繁荣。元朝未年,全国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公元1368年元大都被明军攻破后,为了荡平北部元军,明军曾在这里与元军发生激战,该城出土的地雷正是这时明军攻城用的武器,在出土地雷的附近还出土了十几公斤铁弹丸,这是当时明军使用大炮发射的弹丸。
  考古学家认为,这些明朝早期地雷的出土,填补了我国考古史上的一项空白,而且为研究元朝未期和明朝初期,这一地区的军事布防、防御设备,特别是明朝地雷的构造,火药的配制等情况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上一篇:枪炮之最     下一篇:直升机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