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故居

邓世昌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邓世昌故居位于广州市宝岗大道龙珠直街龙涎里2号,是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出生地。光绪二十一年(1895)邓氏家人用朝廷的抚恤银两把它扩建为宗祠,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
  邓世昌壮烈殉国后,清廷追封其为“从一品”官阶,故宗祠正门按一品官员规格,建6级台阶,以清代中晚期南方大祠堂的形式重建。整座建筑以长条花岗石为基础,高出地面1米后再用水磨青砖砌墙,以进口坤甸木为柱和梁架,屋顶是灰塑瓦脊、碌筒瓦面。主体建有前后座,用两廊庑相连,并在四角各建一座阁楼。另有东院和后花园、东西门楼、前院和照壁等。正门门额上书“邓氏宗祠”字样,两侧挂有“云台功首”、“甲午名留”的楹联。后花园有一棵苹婆树,据传为邓世昌所植。花园外东面原有车马场,清光绪、宣统年间,慕名前来瞻仰祭祀者均在此下车,再步行前往祠堂拜祭。
  抗日战争时日军侵占广州期间,日军士兵慑于邓世昌的威望和英气,不敢破坏邓氏宗祠。民国三十八年(1949)秋,邓氏族人在祠堂内创办“世昌小学”。后曾改作妇产院。1957年开始,邓氏宗祠为广州市结核病防治二所使用。“文化大革命”期间,祠内不少文物散失,附属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破坏,部分附属用地亦被违章占用。1989年12月,邓氏宗祠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8月,邓氏宗祠辟作邓世昌纪念馆。现在整座建筑恢复了清代式样,祠堂的木雕亦精心复原,并涂上赭色油漆,重现了邓氏宗祠的原貌。展品陈列线长80米,通过近600张图片和复印件、雕塑、模型、文字说明等,反映邓世昌青少年时代、甲午海战及其战后影响。(此处已由广州市委、市政府于1994年10月定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一篇:人物生平     下一篇:邓世昌纪念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