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童谣

春节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老北京,过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一首首一段段的童谣伴着孩子们稚嫩的童音,清脆地走进千家万户,在深深的胡同里,在古老的四合院久久荡漾。

  一进腊月便有了年味儿,孩子们都盼望着过年,特别是家庭困苦的孩子,平时穿不上新衣裳,也吃不上什么好东西,可是到了过年的时候,父亲母亲就是再苦再累,也要给孩子们准备一些吃的喝的,做上件新衣服。

  那时候,只要一喝上腊八粥,离年就不远了。于是,孩子们便唱起了童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因为大年初一、初二家家户户的人们都要出去拜年,所以这时候满街都是人来人往的。这首童谣,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人们忙忙碌碌过大年的整个习俗,多少年来一直在北京广泛流传。

  逗……逗……乞逗乞逗强;

  年糕蘸白糖,枣儿栗子大海棠。

  要过年了,大人们都要上街去买年货,小孩子们则跟在大人后头要各种各样好吃的、好玩的的东西。那时候,街上卖各种风味小吃和水果的特别多,卖主把年糕摊在案子上,买多少,用刀现切,然后再放上一勺白糖,小孩子们就蘸着糖吃。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时候,孩子们又说道: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老头儿要顶新毡帽,

  老太太要件新棉袄。

  祭灶是过年时的旧俗,一祭完灶,离年就更近了。这时候,孩子们不仅可以吃到关东糖,还可以上街去买各种各样的鞭炮。到了三十晚上,穿上新衣,点上灯笼,可以尽情地玩耍。放过了鞭炮之后,子夜时分吃过了饺子,就要给长辈磕头拜年了,童谣里说道: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这时候,孩子们都变得很乖,一个挨一个地给老人们磕头。老人们则笑容满面地看着自己的孙子、孙女,每个要发给一个小红包,以求孩子们平安吉祥,这红包里装的便是压岁钱。

  过去的时候,孩子们说童谣,常常是即兴加词儿,也许有的是念走了音,有的是为了念起来上嘴儿,所以,有时一首童谣竟有好几种版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就这么说着、唱着,长大成人,走出了四合院,走出了胡同。现在的孩子们几乎天天都在过年,家家户户的生活水平比起过去不知要好多少倍。然而,老北京的风情却依然如故,完好地保留在一首又一首的童谣里。

  ◆[2007-03-07]
上一篇:春节之最     下一篇:新春贺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