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有哪些描述年龄的年龄代用字?

语文常识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05-09-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佚名  
  用数字表示年龄,这是世界上最通行的年龄表示法。中国人借助汉字,还有一种汉字式年龄表示法,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年龄描述法。下面结合有关汉字的来源,看看古人是如何描述有关年龄的。

  古代男女未成年人束发成两角,古人就把孩童时期称为“总角之年”。南国盛产豆蔻,豆蔻花似开未开,呈含蕾欲放之势,古人拿豆蔻的这一特点作比,把女孩十三四称为“豆蔻之年”。女子许婚要结发上簪,因为古代二十许婚者少,十五许婚者多,所以这一特点就用来称呼女孩十五岁,叫做“及笄之年”。“瓜”字是象形字,象瓜藤上挂着一只瓜。瓜字拆开好像两个八字,相加成十六,由此,女孩十有六岁就被称为“破瓜之年”。男子二十岁可以称为“弱冠之年”,“弱冠”也可以泛指年少之时。

  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而立之年“就指人到三十岁,”不惑之年“就指人到四十岁,”知命之年“就指人到五十岁,”耳顺之年“就指人到六十岁。”

  唐朝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左传•隐公四年》:“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意思是:“我八九十岁了,已经无能为力了。”《诗经•秦风•车邻》:“今者不乐,逝者其耋。”意思是:现在不行乐,转眼就要成老翁了。耄耋都是形声字,形旁“老”表示人已上七十,也有表示人已上五六十。人到八九十岁被称为“耄耋之年”,是把同义二字连用,凑成双音之数。

  古人认为,百岁为人寿之极,需要后辈侍养。“期”是形声字,形旁“月”表示时间等意思,整个字表示约期而会,可以引申为人寿期限。“颐”是会意字,由表示下巴和表示人头的两个字符会意而成,进食要牵动下巴,进食能养人,整个字有养护的意思。所以,人到百岁可以称为“期颐之年”。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