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

备课技能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1-04-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集体备课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弥补教师独立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保证备课的质量。近年来我校就如何开展好集体备课进行了深入探讨,也有了一些思考与实践。
  查找“问题”——拨云见日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目前的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前不少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集体备课=成就“懒汉”
  集体备课在操作过程中产生了部分教师、备课组借集体备课之名,谋“分工备课”之实。有些同年级组的教师,每位教师轮流主笔备一部分内容,然后把教案复印一下,每人一份,并美其名曰:资源共享。有些不负责任的教师,自己不备课,而是手握教育信息化这把“双刃剑”。直接将互联网上的有关内容下载。集体备课等同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拿来”使用。一些教师拿到这些教案后,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加工”,没有对教案适当修改、增补、删减、提醒、强调和解释。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个人独备更差,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备课的“懒汉”。
  2 集体备课=“统一”教案
  有些学校,集体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同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以后,大家以同样的进度完成同样的内容,使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如出一辙: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这样一来,教师上课就如同工人在车间加工零件,毫无创新。把集体备课和统一教案画上等号,是值得商榷的。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教学重难点处理、练习、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案内容和教学环节要高度一致。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又要突出个性特色。
  3 集体备课=个人“独唱”
  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备课组长说了算,这就使得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就是要集众人之长,补自身之短。集体备课要求教师能积极主动地交流,在交流中实现思想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锋,实现共同提高。
  规定“流程”——洗尽浮华
  由此看来,一种好的方法只有用得其所,才能真正发挥成效。集体备课中,我们应该如何洗尽浮华,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呢?
  1 安排内容
  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各学科组长组织一次全科性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订好本学科集体备课计划。各年级备课组长根据学科计划制定年级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选为集体备课的内容不宜过多。最多不能超过整册教材内容的一半。一般来说,所选集体备课的内容应是教师公认为在教法上难处理的、别人研究过但又上不出新意的、别人很少研究的内容等。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2 确定主题
  既然是研讨,就要有一定的主题。主题明确,教师才不会在研讨活动中为备课而备课。备课组长要提前谋划集体备课的主题。主题要有根据,不是某个人的“闭门造车”,而应来自于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集体备课时,大家有备而来,踊跃发言,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年轻教师,都自觉地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教师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3 固定时间
  集体备课的时间要固定,这样,教师间的相互研讨才能有保障。否则会流于形式。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每周的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考勤记录。由于教师在工作时间内开展这一活动,而且这样的活动有主题、见实效,教师们每次参与备课的积极性很高,更能畅所欲言,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4 备课形式
  我校集体备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线性集体备课”:一位教师根据“主题”独立备一节课或一小章节内容一主备教师进行说课,备课组内的教师畅谈各自的意见和想法一主备教师修改教学设计并上一节研究课一组内教师再次集中进行评课。(2)“循环集体备课”:一位教师根据“主题”独立备课上课,组内教师听课一组内教师评课,集体修改教学设计并请另一位教师第二次上课(还可继续循环下去,由第三位教师执教)—再次评课,修改教学设计,最后由第一位主备教师上一次主题式的汇报课。
  5 统一设计
  主备教师在综合其他老师的意见之后,备出详案,制成统一教学设计,放到校园网上供教师下载。统一教学设计右边留有“个性化修改”空白栏,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进行再度调整,设计出个性化教学设计。统一教学设计最后留有“教学反思”空白栏,供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提出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以便在下次集体备课中讨论、交流。
  及时“调整”——日新月异
  集体备课中,由于主备教学设计代表的只是主备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同时,由于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起点、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也会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主备教学设计难以为其他教师所用。而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而另一方面,新课标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课堂上的不可预料在所难免,对于临时出现的“节外生枝”,教师就需要及时地进行调整。
  1 个人设想——一度调整
  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执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有异,故他人所备教学设计难以“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需要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后,认真钻研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参阅相关的资料,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和个人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剪裁”“修饰”,立体化地解构,在原教学设计的1/4处注上调整意见。这就是一度调整,也可称为个人设想调整。
  2 组内交流——二度调整
  主备教师的备与辅备教师的一度调整都是个体行为,为了实现信息的交换、资源的共享、智慧的碰撞,在集体备课集中活动时,辅备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讨论交流主备教师教学设计的调整,然后再次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博采众长,在空白处做好调整、修改、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特色化的教学设计。这就是二度调整,也可称为组内交流调整。此次调整意在张扬个性,博采众长,它既有“百家争鸣”的态势,又有“兼收并蓄”的智慧。
  3 静心反思——三度调整
  如果我们的教学止于预设、调整、实践,那一节节课可能就是一次次的“唱老调”“走老路”,很难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我们主张在课后对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及自己的教学处理进行反思,静心琢磨所得、所失、所惑,适时整理思路,调整心态。精备课以教学案例或教学叙事的形式加以记录,其他课以教学日志的形式加以叙写,以期在无数次这样的“上下求索”中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长此以往,反思定会成为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源泉和动力。
  4 整体驾驭——四度调整
  为了更广泛地分享成功,深入地探究问题,尽可能地弥补教学中的遗憾,我们提出了分组活动时的四度调整,即就主备教师的研讨课及辅备教师各自的课堂实践展开讨论,针对一些共性的反思来调整教学设计中不适合学生实际、不符合学生需求的环节,设计可行性方案。四度调整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主观上强调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做高屋建瓴的整体驾驭的调整。当然,由于精力与水平限制,要讲究策略,重视对某一片断,特别是重、难点片断的调整。
  重视“评价”——博采众长
  对集体备课的评价,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评价时,我们重在评过程,看看该老师能否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能否在集体研讨时,发表有个性的见解,能否博采众人之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制度和人性有机结合,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对集体备课的评价主要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展开:
  1 集体备课过程评价。在每次集体备课中,备课组长和参与备课的学校中层干部都要对备课组所有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教师主要看以下几方面: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否准确,能否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实现三维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考虑学情,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进程的安排是否自然、连贯一;有没有对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并拟定几套可供选择的应对方案;针对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合理的改进建议等。
  2 集体备课结果评价。集体备课结果评价主要看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设计、论文、公开课、技能比赛的获奖情况等。另外,由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不定期巡查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情况,并且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综合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备课组编印的教学设计、教师个体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对教学设计的补充完善情况、教学课件的质量、达标试题质量等。
上一篇:浅论备课的最高境界     下一篇:谈备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