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科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

2.媒体激趣。媒体能把生活、图像、文字等直观、生动地再现在孩子们面前,从感官、视觉等方面刺激孩子,刺激兴奋点,使学生不容易疲倦。本堂课,利用媒体导入课堂,提供案例、铺垫情境、抛砖引玉、渲染气氛,一次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进行交际,提升交际水平。

3.竞赛激趣。在学生交流展示“身边的科学”后,容易进入情绪低谷,认为无话可说时,在恰当的时机把竞争机制引进课堂,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本课设计的竞赛活动能再创兴奋点,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促进学生再度合作、交流。

三、以“互动”为根本

1.环节的设置体现互动。各个环节都安排个人陈述、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班级汇报等等,力争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体验。

2. 形式的安排体现互动。口语交际教学常见的弊病是训练时学生一盘散沙,教师往往重视指导过程,却忽视学生训练过程。为避免性格内向的学生总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缺少口语锻炼的机会,教学中训练的形式不拘一格,学生或同桌,或小组,或班级,组成一个临时口语交际单位,可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等,并明确自主选择,分工合作,把任务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如在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资源进行交流汇报时,成立了“蓝猫问题组”“智慧少年组” “小小科学家组”等,学生自由组合后由该组选出的小博士进行分工,有介绍实验过程的,有具体操作的,有补充说明的,责权分明,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除了生生互动之外,教师以“赵博士”的身份参与交际,有效地形成师生互动。

总之,口语交际训练,教师应该提供学生想说、能说、敢说的交际条件,让学生在表达、倾听、评价、补充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