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说课设计之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各位评委、同行:
  大家好,感谢大赛组委会给我参加这次说课的机会,不足之处肯请各位批评指正,今天我想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目标。三、说重、难点。四、说教学法。五、说教学流程。六、说板书。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A版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的《忆江南》这一首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通过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感受美。而《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

  二、说目标
    依据单元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标要求及词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三、说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四、说教学法
   1、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
   2、学法:首先,“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
    其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按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
    (一)欣赏美图,导入新课。
    (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
    (三)品读词句,感悟诗意。
    (四)拓展了解,体悟深情。
    (五)总结全课,浓情延续。

  (一)欣赏美图,导入新课。
   1、我满怀激情地带大家一起走进风景如画的江南。
   2、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江南美景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伴随着音乐我这样描述:这里有青天山绿水,古镇小城,古桥流水,曲径回廊,古曲园林,田园村舍,莺啼柳绿,红花胜火,江南风情,别有韵味。
     此时,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对江南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3、揭题,简介词及词牌名。
    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查阅的资料,了解词及词牌名。告诉学生忆江南是词牌。在汇报交流中大部分学生对词了解得准确、全面。没有了解的学生听到其他同学的汇报也对词有了一定了解,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二)读通词句,感受节奏。
   1、读准字音,读顺词文(出示词课件)
     一位特级老师曾说:“学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读,读,就像练武功,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所以我用课件出示这首词,请大家自由、大声、反复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学生读得很专心,很投入。
   2、读清句子,读出语气。
     我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三、四两句让学生自主发现对仗这种手法的运用及对仗义的特点。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再次鼓励同学们相信自己读这两句,注意这两句的节奏。
   3、齐读全词
     学生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指导读出词的节奏。
     学生在反复自由地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诗的意境,为深入感悟做好铺垫,体现了新课标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的理念。
  (三)品读词句,感悟诗意
     读词不仅要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读出诗意。现在请学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看看对这首词有多少了解?利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地学习方向。
   1、出示提示,学生自学。(课件)
    ⑴自由读词,想一想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品读词句,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不动笔墨不读书,有的同学开始动笔了,圈一圈,点一点,有的写了批注,学生读书的感觉找到了落脚点。大部分同学有了自己的读书心得举起了小手。
   2、全班交流,感悟诗意。
    ⑴释“忆”,了解作者。
     让学生对“忆江南”三个字进行理解?从而道出为什么“忆”?
     ①作者为什么要忆江南呢?
      生:(江南的风景好,江南的风景他非常熟悉。)
     ②课件引出和熟悉相对应的字。谙:熟悉。补充了解谙熟于心这个词并说句子。
      比如:这个字我都写了十几遍了,已经谙熟于心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词汇,语言。
     ③关于作者有谁了解呢?
      学生通过了解知道了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旖旎的风景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江南的好不是听别人说的,他自己曾是那么的熟悉。
     ④师生读词
      课件出示一、二句。
      生读。师读。在读中想象美景。
    ⑵悟“好”,想象美景。
     在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①读着这个“好”字,同学们会想起了江南的哪些美景?
     ②读着这个“好”字,你还会想起哪些歌咏江南的诗句呢?
     ③如果我们把这个“好”字换成另一个字,你会换成那个字呢?
      (美、佳、棒、妙……)
      让学生了解经典诗文用字的精妙。江南之“好”不是听别人说的,而是当年诗人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非常熟悉。
     ④江南的美景赞不完,江南的诗词诵不完……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多妙的一个“好”字啊!一个“好”字就是一幅画,一个“好”字就是一首诗。
      让学生带着这样理解再读这两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包罗了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只因“好”字之甚,方能“忆”之不休,“好”和“忆”二字在词中相互验证,相得益彰,实为绝妙之笔。
    ⑶读词,领悟意境。
     ①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引出下面的两句词—课件出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图中无美丽背景)
     ②师配乐朗读,请学生闭上眼睛,听—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此时想象力特别丰富。我引导学生分男女生这样读:
     ③多美啊,此时此刻你就站在江边,眼前正是(课件出示有美丽背景的图)
      日出之时,花儿艳艳,胜过熊熊火焰,男孩子读—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到之季,江水碧绿,如同蓝草侵染,女孩子读—春来江水绿如蓝。
      最后请大家一起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在这种无意注意之下,我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心中荡漾起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种渴望要了解,朗读这首诗的心情,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加上优美的图画,学生读出了感慨、赞叹!读出眷恋、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⑷析“?”,体会思情。
     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学生接—读-能不忆江南?
     (课件:能不忆江南?)
     让学生读出反问句所表达的情感,作者对江南强烈的思念。并学会改反问句。
     最后让学生带着作者对江南的浓浓的思念之情读。(全词)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四)拓展了解,体悟深情。
   1、忆人
     屏幕——资料链接:白居易担任杭州、苏州刺史(相当于一个市的市长)五年已满,要离开苏杭了。他为苏杭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