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教学实录之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师:夜深了,说明了什么?
  生:时间已经很晚很晚了。
  生:说明时间很长。
  生:母亲很辛苦,已经很晚了,还在为我操劳。
  ……
  师:是啊!夜深了,母亲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什么?
  生:母亲对我爱。
  生:母亲对儿子的疼爱。
  生: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生:母亲的无怨无悔。
  生:我还能从母亲一边缝着一边想着,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那种强烈的爱。
  师:谁能读这一句?(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出了母亲疼爱孟郊的语气。
  生:我觉得他读出了母亲的担忧。
  师:说得好。因为疼爱所担忧。母亲担忧什么呢?
  生:不知道儿子什么时候才回来。
  师:仅此而已吗?
  生:不是。还有很多,课文中用省略号来表示。
  师: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是啊,面对即将远行的儿子,母亲怎能不忧心忡忡、思绪万千,她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儿子出门在外安全吗?
  生:儿子生病了怎么办?有人照顾吗?
  生:儿子吃什么呢?会挨饿吗?
  生:儿子又睡在哪儿?睡得舒服吗?
  生:此次一别,还能再相见吗?
  ……
  师:母亲千头万绪,数不尽对儿子的担忧,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母亲之所以有如此的担忧,使因为……?
  生:疼爱儿子。
  生:关爱儿子。
  生:牵挂儿子。
  师:是啊,母亲把这份浓浓的爱融入到一针针一线线的缝补中。不知不觉天亮了,母亲依依不舍地将儿子送到村外,望着儿子说________
  生: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啊!
  师:此时,母亲应该怎样说?
  生:满还深情地说。
  生:恋恋不舍地说。
  生:噙满泪水说。这是一种离别的泪、伤心的泪。
  生:千叮咛,万嘱咐地说。
  ……
  师:带着你的感悟,你的理解,自己读读这一句话。
  师:听了母亲的话,孟郊一个劲儿地点头。望着母亲的白发,孟郊的眼眶湿润了,他的眼眶问什么会湿润呢?
  生:他想起了就要远离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生:他想起母亲一直为自己操劳,而自己却不能留在母亲身边侍奉她。
  生:他想起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真是恩重如山,永远也报答不了。
  ……
  师:母亲的慈爱,就像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备受母亲关爱的孟郊,同样报答不了________
  生:母亲的恩情。
  师: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只有付出不计报答,母亲的爱是润物无声的,她融入在平常的点点滴滴。你能用具体的事说说母亲对你的爱吗?
  生:我生病时,是母亲守护在窗前。
  生:早晨,全家人还在熟睡时,是母亲悄悄起床为我准备好早餐。
  生:无论天气是阳光明媚,还是狂风暴雨,母亲总是一如既往送我上学。
  生:母亲总把好吃的留给我,自己却舍不得吃。
  生:母亲睡觉前总是讲个故事给我听。
  ……
  师:看着这么多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知道母亲的爱还有很多很多,是啊,母亲的爱是说不完的。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吗?
  生:我爱亲爱的妈妈。
  生:母亲的对我恩情,我永远也报答不了。
  生:我以后要懂事些,少让妈妈为我操心。
  生:妈妈,我爱您!
  ……
  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生(满怀深情地齐说):亲爱的妈妈,我爱您。

  [教后反思]: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文本在学生读中悟、悟后说中得到恰当的诠释。
  教学过程中,我适时点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联系生活,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你的?你最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学生的情感被唤醒了,倘佯于浓浓的母爱中,学生被深深震撼了,道出了各不相同的但却都是发自肺腑的心声。
  教学过程中,我借助“补”的手段让学生去感知,去缩短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从而排除阅读障碍,深入文章的内核,正确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阅读能力。比如:母亲在缝补衣裳时还会想些什么?母亲在送别孟郊时还会说些什么?孟郊望着母亲的白发想到了什么?……补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