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小鱼在乎》文本细读

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一:作为一个读者走进文本,体会内容,体会情感
  翻开本册书第三单元,本单元为我们呈现了《湖滩上,有一堆天鹅》、《“这条小鱼在乎!”》、《特殊的葬礼》、《狼和鹿》、《会植树的鸟》五篇课文。这五篇课文围绕着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关注人与自然”。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生命,在物质与金钱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益之心已日益严重的腐蚀着我们人类的灵魂,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并非感觉不到,但利益的驱使已经渐渐的扼杀了残存在成人心中的那份童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这就是我们本单元的主题。
  文章题目:“这条小鱼在乎!”“在乎”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是哪条小鱼在乎?“在乎”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初读文本。
  初读文本第1自然段:“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不禁想起多年前的那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女大学生,为救一直受伤的丹顶鹤而陷入沼泽地……那个故事曾感动了多少人!我们为女大学生对丹顶鹤深深地情所感动……今天,同样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条条小鱼,也许并没有丹顶鹤的珍贵,但在小男孩的眼中,每一条小鱼都有着和其他动物一样宝贵的生命!在他的眼中,被卷上岸来的小鱼的命运是悲惨的,小鱼的生命同样是应该值得珍惜的。正因为这样,才有了这个真实的故事。
  文章第2自然段,以一个男人的眼睛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凄惨的画面:“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他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有的在那少的可怜的水里挣扎,有的从水洼中跳到沙滩上,奄奄一息得等着死去。”“有许多”说明遭受灾难的小鱼之多,“卷上岸”可以看出小鱼是遭受了灾难才会被困在浅水洼的。这些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大海就是小鱼的家,他们回不了自己的家,就失去了亲人,失去了自由;小鱼回不了自己的家,见不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及其可怜。我们继续往下看“有的在那少的可怜的水里挣扎,”“在水里挣扎”,说明小鱼在极力的摆脱自己的命运,他想用力的跳回到大海,回到自己的家,大海近在咫尺,希望就在小鱼的不远处;我们接着往下看:“有的从水洼中跳到沙滩上,奄奄一息得等着死去。”小鱼极力的想摆脱自己的命运而处境却变得更加糟糕……希望破灭了,有希望变成了绝望!跳到沙滩的小鱼已经“奄奄一息”连抗争命运的力量都没有了,只有等死……多么残酷与无奈啊!大海近在咫尺,而小鱼却回不了自己的家……
  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条条小鱼,有着鲜活的生命,他们快活的在大海中游来游去,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他们却回不了家,眼望着自己幸福的家园近在咫尺,却只能绝望的等着死去……
  我们接着看课文的第3自然段,文章对小鱼的悲惨处境没有停止笔墨:几百、几千条小鱼在等待着同样的命运,在炎炎烈日的照耀下,浅水洼里的水逐渐的渗光、晒干……困在浅水洼里的小鱼逐渐的干渴而死……这是必然的结局,也是小鱼最终的命运,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是这样结束了;或许还会有好食者捡去成了饭桌上的一顿美味佳肴……
  让我们顺着那个男人的眼光继续追寻,文章的第4自然段,在男人的视线中,一个小男孩出现了,接下来又出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一个小男孩儿,每走到一个水洼旁都弯下腰去——他在不停地捡起水洼里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我注意到了这些词语“每走到”“都弯下腰去”“不停地捡起”“用力地”“扔回大海”。这分明是一幅辛勤劳动的画面,通过“每走到”“都弯下腰去”“不停地捡起”我们不难看出他不是凭着一时的好奇在玩着一种游戏,而是在执着地完成一项使命。通过“用力地”“扔回大海”我们不难看出:剖开他的善良不说,小男孩是多么的富有爱心和责任感!每一条小鱼的生命在他的眼力都是那么的珍贵,他那么用力地扔就是要给小鱼生的希望!他的这一似乎很幼稚的举动触动了男人的不忍之心,他带着对小男孩的崇敬与关爱来劝说孩子:“孩子,水洼里的小鱼成百上千,你救不完的。”孩子的回答很坚定,这让男人更是疑惑不解:“那你为什么还有救他们?你这样做有谁会在乎呢?”一句“谁在乎呢?”,暴露了大人们那颗风尘的心,我们风尘仆仆地从人生的一个目的地赶往另一个目的地,我们更多地关心自己,在乎自己的所得与所失,我们似乎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在乎其他,对于诸如“鱼儿”这样弱小生命的逝去已是司空见惯,那颗悲天悯人的心在日常琐碎的摸爬滚打中,炼铸得很是坚硬,所以在看见这么多将要干死的鱼儿时,我们的心平静得如一潭死水。这位先生可能是生活中诸多成年人的代表,我们很难理解此时的男孩究竟在乎的是什么。“这条小鱼在乎!”小男孩的回答似一颗小石子儿,在我们的心中激起了朵朵浪花。生命对于每一条小鱼来说,都只有一次,这是多么宝贵啊,有哪条小鱼会不在乎呢?小男孩在乎的正是每条鱼儿对于生命的在乎,这其实是小男孩对所有生命的珍爱与尊重啊!而对生命的尊重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每条小鱼都意味着一个生命……“这条小鱼在乎!”……他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小男孩一连说了六个“这”,来回答心存疑惑的我们。这颗纯净的心灵,尽管稚嫩,却涤荡着每个读者的心。
  让我们再来读读对小男孩的描写:“一个小男孩儿,每走到一个水洼旁都弯下腰去——他在不停地捡起水洼里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这群可怜的小鱼,它们的命运把小男孩的心揪得紧紧的。他“不停地弯下腰”,因为等待被救的小鱼实在太多了,小男孩不敢有丝毫的停歇,他必须抓紧时间,因为他没有时间去考虑这成千上万条小鱼,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没有办法使他们重回大海的……;“用力地”,他知道,这咫尺的距离是生命的界线,他要帮助小鱼跨越这生命的界线,重返美丽的大海,获得新生。这一系列细节的描写,将小男孩对生命的热爱彰显得淋漓尽致。透过这些字眼,我们不仅看到小男孩一刻不停救鱼的情景;也跟他一起感受着对待生命的信念: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这些小生命都在乞求活下去,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多捡一条小鱼就能多挽救一个生命啊!此时,拯救生命成为了他的“使命”。
  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小鱼的遭遇时,便多了几分对生命饱受煎熬的体验。
  这是一群不幸被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了浅水洼里。“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用不了多久,它们都会干死的。”“几百条”“几千条”明确表示被困小鱼数量之多,这与第3自然段中“成百上千条”是前后呼应的。一个“困”字道出了小鱼此时的处境之艰难。大口筐里边的“木”就如那些被冲上沙滩的小鱼,那“木”字外面大大的“口”就是一个个浅浅的小水洼,小鱼被锁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这“困”道出了小鱼的无奈和无助,道出了小鱼危险的处境:“用不了多久,它们都会干死的。”怎样“干死”,一条条小鱼将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文中没写,给我们留出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这个“干”字,让我们联想到一个词语“蒸干”,从形从义牢牢牵引着我们的心境:上面太阳晒,火辣辣的阳光就像一块大海绵吸着水洼里那一点点可怜的水;下面沙子烤,这浅水洼里的一颗颗小沙粒就好像是小鱼身边那无数张小嘴,他们和小鱼抢夺着水洼里仅有的一点水,浅水洼里的水分很快就会蒸发干。温度越来越高,水却越来越少,这些小鱼就要被活活蒸死,干死,它们的生命已经奄奄一息。。这些被困在水洼里不计其数的小鱼是多么孤独无助啊!等着这些小鱼的只能是死亡。多么可怜的小鱼啊!读到这里我有着如同炙烤的感觉,有着解读不完的小鱼的紧张、忧虑。
  文本细读的前提是多读。经过反复诵读,细细品味,读到结尾处,不禁与小男孩一起行动起来“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末尾的省略号,引发读者的思索,此时的我们还会对生命视而不见吗?恐怕要不由自主地加入到拯救生命的行动中来吧。
  文章的最后,男人终于忍不住了,是小男孩的行动唤起了他内心深处还残存的那颗同心,他和小男孩一起,把挽救小鱼当成自己的使命,如果此时此刻,你目睹了这个动人的场景,你会怎么做呢?
  二:与文章作者对话,揣摩作者布局谋篇、遣词用句的意图。
  本文是一位在中国某医学院任职的外国教师所演讲的部分内容,由田辉译写,发表于《读者》。原文结尾如下:“今天,你们在这里开始大学生活。你们每一个人,都将在这里学会如何去拯救生命。虽然你们救不了全世界的人,救不了全中国的人,甚至救不了一个省一个市的人,但是,你们还是可以救一些人,你们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因为你们的存在,他们的生活从此有所不同——你们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你们能够并且一定会做得到的。在这里,我希望你们勤奋、努力地学习,永远不要放弃!记住,记住:“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他在把讲稿让校方过目时,一位领导不知为何竟很不喜欢,让他重写。后来外教还是坚持用了这一篇演讲稿。我想他讲的这个故事也许不仅仅适合医学院学生.。《这条小鱼在乎》小鱼在乎他的生命,小男孩儿在乎小鱼让更多的小鱼获救,男人在乎小男孩儿。他们都在关注生命。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5月12日汶川的大地震,几分钟房倒屋塌,美丽的家园被毁,数万人压在了废墟下,十几万人无家可归。废墟中一双双渴望救助的双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的总理,人民子弟兵,白衣战士,国际救援队,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灾区,救助灾民。不论是执着的小男孩儿,还是武警战士、白衣战士他们都在关注生命。生命如此的可贵,在我们在关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哪怕是一棵树,一棵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