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材教法

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写好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句的音律美,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风情,体验兄弟间的亲情和朋友间的友情。
   4.根据诗句展开想象,发展想象能力,继续培养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材赏析:
  本课是唐代诗人王维和李白写的两首关于亲情和友情的诗,虽然内容和写法不同,但都表达了诗人发自内心的真挚的感情,与本组主题非常吻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17岁时写的一首怀念家乡亲人的诗。全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已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这首诗的大意是:我孤身一人客居在他乡,人地生疏,非常寂寞,遇到美好的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我在这遥远的地方想到亲人们都登上高处,大家身上插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就缺少我一个人。这首诗语言朴素,感情自然。第一句中一个“独”字、两个“异”字,重笔描摹了独自在外、人地生疏的孤独处境,表达了诗人极其寂寞的心情,奠定了全诗感情的基调。第二句中一个“倍”字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团聚的情感,写出了离家在外的人常有的一种心情,极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诗的后两句通过作者自己思念家乡而遥想家乡兄弟登高望远的情景,写出了兄弟们此时一定也在想着他,进一步表现了兄弟手足之情。
  《赠汪伦》是一首赠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诗的大意是:李白我坐上船刚要走,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和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哪!全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虽只有四句,却突出了两个人深长的情谊,又没有分离的感伤。诗的前两句写汪伦“踏歌”送行,这是一种独特的送友方式,既表达了朋友间的情谊,又充分表现了这一对朋友同样豪爽乐观的性格。后两句与潭相比,即景抒情,特别是“不及”二字用得很妙。诗人没有说汪伦对我的情谊像桃花潭水一样深,而是说深千尺的桃花潭水都比不上这份情谊,可见这份情谊已达到非常深的程度,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教学建议:
  建议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王维和李白,条件不具备的可以由教师做介绍。学习本课前有必要带领学生先回忆以前学过的部分古诗,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
  (一)自由读诗自主识字
  这两首诗篇幅虽短,但需要认读的生字不少。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是把诗读正确读流利的前提。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诗,勾画出不认识的和易读错的字,对照拼音读准字音,逐步达到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可以让同桌互相检查、交流,也可以在小组内汇报自己读诗和识字的情况。
  汇报检查认读生字和读诗的情况时,要随机纠正读音。发现学生都读不准读不通的字句,教师要及时点拨,由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自行纠正。认读和巩固生字可以利用生字卡片玩“找朋友”的游戏,条件具备的利用投影或多媒体,依次展示课文原文、去掉拼音认读等。
  要注意的字音:“赠”是平舌音,“插、深”是翘舌音,多音字“为”在诗中读wéi不读wèi,“不及”的“不”要读原调bù。
  引导学生自主采纳不同的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联系学生熟识的材料识记,比如请班内姓“李”的同学板书自己的姓名,领同学读;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知道的姓“李”的名人
  运用动作表演法记“踏、插”
  利用同音字识记“忆——异”
  利用熟字进行加一加识记“佳、兄、欲”
  根据偏旁识记“赠”
  利用歌谣进行比较性识记,如“情”字(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虫青青,是蜻蜓,蜻蜓有双大眼睛,大眼睛,爱天晴,天晴请人叙真情,真情如水水清清。)“客、闻”(各字进屋是客人,耳字进门听新闻)
  (二)朗读感悟想象画面
  理解古诗意思不必逐字逐句讲解,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结合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能感知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说出诗的大义即可。
  在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并尝试解决一些问题,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什么是“异乡、异客”;结合中秋节、春节等节日理解“佳节”,佳:美,好;结合民间传说了解什么是“茱萸”;用表演的方法理解“踏歌”。
  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古诗,感受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读的形可以是自读、轮读、开火车读、听录音朗读和教师范读有机结合,有条件的班级可以为学生的朗读进行录音并当堂播放录音进行评价性朗读练习。特别指出的是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朗读的技巧,要帮助学生通过朗读实践逐步体会应表达怎样的感情以及怎样表达感情。
  朗读第一首诗时语调较为低沉,速度比较缓慢,突出“独、异、倍”等字,“少一人”读得更加低、慢,表现出人在他乡孤独寂寞、思念亲人的心境。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朗读第二首诗时第一行要平稳舒缓,读出叙述的语气;第二行语调稍扬,重读“踏歌”,读出意外惊喜之感;第三行“深千尺”加重语气,强调桃花潭水之深,第四行要稳而重,突出一个“送”字,表现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在充分朗读感知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展开想象,把读诗时脑子里想到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脑子里可能出现两幅画面,一是诗人孤独寂寞思念亲人的画面,二是诗人想象的兄弟们登高望远的情景。
  本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表现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登高望远思念亲人的情景,图中峰峦层叠,远山依稀可辨,诗人独处他乡思念亲人之情从神态举止中流露了出来。第二幅图表现的是诗人乘舟欲行那一瞬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时,要让学生读诗句、看插图、想象意境,尝试着根据自己的感受为这两幅图“题字”,可以用诗句,可以自己想,字数不限,能表达诗和图的意境即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单元介绍     下一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