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周围环境》综合性学习实施建议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本

  3.指导学生学习整理资料。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经历了调查专题的确立、计划的商定后,在课外会进行相关的观察、查找、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在搜集资料后,面临的困惑与问题是如何把前期了解到的资料适当整理,并透过这些资料分析环境的现状。

 

  对于资料的处理,我们认为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整理、完善。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环节。①资料筛选。让学生围绕“调查周围环境”这一课题选择最有价值的资料,并进行梳理、汇总。②资料归类。让学生将查找到的资料,按一定类别进行整理。例如,文字类、图片类、数据类。有的还可以按照调查专题进行两个角度的分类,例如,“被污染破坏的现状”“人们为保护环境而进行的举措”两大类。③资料分析。考虑到三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设置“资料袋”,其中包括“实地探访”“访谈日记”“资料在线”等不同板块,专门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资料分门别类地积累。同时,在“资料袋”中,又以“调查感悟厅”的方式,让学生将前期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为成果展示打下基础。

 

  4.指导学生做好成果展示。“展示台”作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让学生围绕专题,结合前期调查,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需要注意,让学生结合内容进行形式多样、有创意的展示。成果展示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在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一定困难。例如,学生在展示成果时,需要将前期搜集到的大量图片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协调微机教师,帮助学生制作幻灯片。再如,情景剧表演、手抄报展示,需要协调音乐教师、美术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

 

  (三)妥善处理课文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的关系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主题,将综合性学习与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综合性学习。因之,一定要妥善处理好课文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的关系。例如,结合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教师要提醒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材料进行整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是如何开展活动的,然后请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要鼓励学生采用有创意的、多样的形式,整理和呈现出自己周边的环境状况。例如,周围新建工厂对环境的影响,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动植物、大气和水的影响,等等。

 

  (四)激励评价,促其发展

 

  本次综合性学习时间长,约一周,学生的调查活动也基本在课下完成,为鼓励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不断反思提高,可以采用“成长激励卡”和“阶段评价表”等形式来激励学生,促其发展,使其每个阶段的活动落到实处,并从中体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

 

  (五)关于口语交际、习作与本次活动的关系

 

  “语文园地二”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有关内容和要求都与本次活动密切相关,也可以看作是此次活动的组成部分。“口语交际”,要求先交流在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商量怎样汇报,然后全班交流,讨论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这能为“成果展示”做准备。“习作”,要求学生围绕本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写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关于保护环境的想象作文,也可以写在活动过程中的趣事。所以,“口语交际”和“习作”既可以看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也可以看作是本次综合性学习中为展示环节铺垫、提升的过程。教学时,一般应安排在第二阶段“整理资料”这一环节后进行。

 

  针对以上特点,在教学中,可以做两种处理:一是将“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单独处理,独立完成,既总结、升华前期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与情感,也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展示作铺垫。另外,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的内容,把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前移,将此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通过口语交际课展示出来。使本节口语交际课承担双重任务,即结合口语交际训练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展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