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的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课题:我家门前的海(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理解词句,体会大海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品词析句、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自由读文,找一找,我家门前的海有怎样的特点?
   2、汇报
  二、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使你你有了这样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
   1、第一段:说明事物都被染蓝了,指导朗读。排比句,强调海蓝。
   2、第二段:引导想象还有哪些事物也变蓝了,指导朗读。
   3、第三段:暗喻,交代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结群洄游”,体会蓝天中事物和大海中的事物的相似之处,指导朗读,读出有趣。
   4、第六、七自然段:学生再自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第六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大海给予作者的乐趣、遐思的翅膀、童心,再次体会排比句。第七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还能说渔家的孩子有着怎样的心。
  四、总结
    大海给了我力量、给了我乐观的态度,大海陶冶了我的情操,又机会也希望同学们再去看看大海,体会大海的美好。


                课后自评(李广贤)

  作为三年级的阅读课文,我想重点应该落实在品词析句、理解感悟内容。运用的形式就是通过朗读、想象,在交流与合作中巩固知识。因此这节课在设计上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初读课文,了解特点。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会初步地概括大海的特点,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归纳概括大海的特点。
  二、细读课文,理解特点。在学生找到概括出大海的几个特点之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到相应的语句理解特点,从而体会大海的美。
  三、汇报交流,品味特点。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理解大海的美,体会大海给予作者以及对作者的影响。
  四、质疑问难,感悟特点。通过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文章内涵。
    当然,我的预设和生成还存在着一定距离,在实际教学过车观念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第一,生生交流的机会少,有老师带着学生学习的痕迹。
    第二,教师调控不够及时,缺少教育的灵活性。
    第三,教师的评价有些滞后,评价之后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第四,努力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和发现,但教师放手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