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植入学生心中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今天语文课上,学习了课文《盲道上的爱》。我和学生都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盲道上的爱》这一课是“快乐读书屋”中的一篇以“社会公德”关爱他人为主题的记叙文。目的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这一宗旨,使学生体会“盲道上的爱”,是要增强奉献爱心、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盲道是在由学生身边的学生也熟知的,但怎样能够让学生真正关注盲道并达到关注盲人呢?我抓住题眼“爱”,围绕“爱”的主题,盲道上会有什么爱?让学生各种方式的读,、汇报自己在故事中感受到的“爱”。从哪里感受到的?师引导抓读重点语句感受母亲对女儿的爱。想想母亲那一刻的心情,自由读读母亲央求医生的话。学生读感受母爱的伟大。接着让学生体验,母亲为了适应失明后的生活,开始磕磕绊绊的练习走盲道,来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母亲走盲道的艰难吧。再创情境,让学生体验盲人的生活经历,通过“身临其境”,唤起他们切身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自觉接纳知识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感悟到母亲的爱由母爱提升到伟大的爱——残疾人的关爱。最后我学生的思考,结合自己谈:如何让这条窄路宽心的延伸呢?我们大家能做点什么?你有帮助过残疾人的事吗,以后要做点什么?学生都积极的说自己的做法,有的说:我想在盲道的边上立一个牌子,写上要保障盲道的畅通……那一声声稚嫩的、发自内心的话语,让我感动,感情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它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品味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想学生能通过诵读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我已经将“爱”慢慢的植入了学生的心中。遵守社会公德,奉献爱心、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也会从语文的课堂中,内化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中。
  这课结束后,我听见学生们告诉我,他们自己真的去闭着眼睛走盲道了,感受到了盲人生活的艰难,要关注盲人,关爱残疾人……
  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我想人文素养本身是无形的,它必须落实在课堂教学的一举一动中,落实在课外阅读的一点一滴中,落实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文素养的培养正如春雨的滋润必将伴随学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