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教学实录之三

鲁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师:同学们,看过秋天的雨吗?
  生:看过。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秋天的雨景图,师旁白)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来,说说吧。
  生:我看见蒙蒙的秋雨下起来了,大地就变成五颜六色的了。好漂亮,好漂亮!
  生:我看见了黄黄的大菠萝和雪梨,好像闻到了甜甜的气味,我好想咬一口。
  生:我看见了小动物,它们准备过冬了。
  师:你们说得多好啊!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来读读课题,亲切地呼唤《秋天的雨》。
  (学生齐读课题)
  评:学习语文的兴趣,源于学习中学生感受到的情趣。因为情趣是认识的前提,教学过程离不开情感的参与。上课伊始,教师通过播放生动直观的秋雨画面,让学生走进一个感受秋雨美,了解秋雨能给大地带来丰收的特定情景,有效地促进学生怀着极强的学习期待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正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师:课文是怎样写秋天的雨呢?下面我们来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还要一边读一边想。同学们注意了,老师这儿有几个小小的建议,大家先认真看一看,看明白了就开始默读。
  出示自学提示:
  1、划一划课文中难读的生字词,想办法读会。
  2、找一找描写秋天的雨的句子,多读几遍。
  3、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查你们读得怎么样。
  出示句子:
  1、秋天的雨像一把钥匙,趁你没注意,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2、黄叶像小扇子,扇那扇那,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3、枫叶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4、橘子、柿子你挤我碰。
  5、秋雨吹起小喇叭,松柏穿上厚衣裳。
  师:这些句子中带点的词你能读好吗?自由读读吧。
  (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展示一下,把这些词语准确地读给大家听听。
  生1:(读带点的词语。)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2:他读得声音响亮,但是他把“扇”读成了平舌音。
  师:你是个学习很认真的孩子,听得很仔细,“扇”应该读翘舌音,大家一起读,注意读准确。
  学生3:我发现“扇子”的“扇”读去声,“扇那扇那”的“扇”读平声。
  师:太好了,你说得非常准确,请你带着大家读(学生读)
  评: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唤起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读书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学生自主地学习,能动地发挥,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同学们,词语你们读准确了。那你们看看有没有难写的字?
  生:我觉得“爽”字比较难写。
  师:好,请你们举起小手,跟着老师把“爽”字写一写。注意中间这个“大”字的一撇要拖长一点,“捺”写下一点。四个小叉左右对称,还要特别注意,写叉的时候是一撇一点。
  师:同学们能把词语读好,我相信课文会读得更棒。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读完了可以和同桌议一议。
  (学生自由读,老师巡视)
  师:小朋友们读书很认真,那谁知道这三个句子分别写什么?出示句子:
  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2、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3、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这三个句子分别写了什么?
  生1:(读第一句)这个句子写了秋雨的颜色。
  生2:(读第二句)这一句写了秋雨的气味。
  生3:(读第三句)这一句写了秋雨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真聪明。课文就是从颜色、气味、声音这三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板书:颜色、气味、声音)
  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采用读、思、画、想等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师:同学们请看课文第二段,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师巡视聆听)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听见许多小朋友喜欢读这两个句子:
  出示句子:
  1、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2、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师:谁愿意来读第一句?
  生1:读句子。
  师:听你读了,我也想读。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好不好?
  师:(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你们觉得谁读得好?
  生1:老师读得好。
  生2:老师读得有感情。
  师:老师哪个地方读得有感情?你说说。
  生2:我觉得“扇那扇那”读得好。我听了以后感觉好舒服,好凉爽。
  师:谢谢你,那我们一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你学老师再读一遍。
  (生1再读句子)
  师:这次你读得有进步,给点掌声。谁来挑战他,比他读得更好!
  (生举手)
  师:你很自信,读吧。
  (生3有感情地读)
  师:你不仅把“扇那扇那”读好了,“扇走了夏天的炎热”也读得不错。来,咱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你们还可以配上动作。
  师:读得太好了,给自己一点掌声吧!
  评:课堂是一种情感的课堂,师生情感同时运动,相互碰撞,是促使学习者从最佳心境投入学习的有效保证。教师通过巧设范读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当中。这一教学环节带给学生的是同品共享合作学习的愉悦和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
  师:我想请女同学来读第二句,男同学听一听,看看你能不能听出什么季节走了?什么季节来了?(女同学读)
  生:我听出来了,炎热的夏天走了,凉爽的秋天来了。
  师:说得太好了,我们一起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读吧。
  (学生充满激情地读)
  师:同学们,看看课文还写了秋雨中的什么景物?赶快读读下面几个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自由读吧。
  (学生自由读)
  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说说吧。
  生:我眼前出现了橙红色的果树,果树上的橘子、柿子多得数不清。
  生:我仿佛看见了美丽的菊花,有淡黄的,紫红的,雪白的,好美丽。
  生:我好象看见了金色的田野,一望无际。
  师:你们说得多好啊!小朋友们,让我们用灵巧的双手贴出一个美丽的秋天吧。谁愿意来?(请出四个小朋友)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们贴得怎么样?(分发橘子、柿子、苹果、梨的组合图片,学生贴画)
  师:好,我们联系课文内容一起来看看,他们贴得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生:课文中说“橘子、柿子你挤我碰的”,可是他贴的橘子、柿子分开了,没有挤也没有碰。
  师:我忍不住要为你鼓掌了,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那请你上讲台按照你的理解把它贴好,好吗?
  (生重贴橘子、柿子图)
  评:教师学会欣赏学生的本意在于欣赏学生的真。教师在教学中欣赏,在欣赏中教学,及时肯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赞赏学生独到的见解,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成功地构筑了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生动教学环境。
  师:(指黑板贴画)小朋友们,看,多美的画面:金黄色的稻田,橙红色的果实,各种颜色的菊花,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生1:用“五颜六色”来形容。
  生2:用“万紫千红”来形容。
  生3:用“五彩缤纷”来形容。
  师:对,这就是五彩缤纷的秋天,它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景象。(师板书:五彩缤纷)
  师:看到这五彩缤纷的秋天,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看到五彩缤纷的秋天,我的心情很快乐。
  师:就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站起来,把这一段尽情地、美美地读一读,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快乐地边读边做动作)
  评:教师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诵读,自主地实践。这样,学生在与文本进行生命的对话中,自行发现,自行创造,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建构自己的文化,自主的学习,为终身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