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大草原》片断赏析之一

北京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师: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生接:清亮的湖水)
  师:什么叫清亮?
  生:清亮就是仿佛象镜子一样,非常透明。
  师:那这个清就表示非常干净,亮呢?(闪闪发亮)那你说这草原上的河滩上的水,清得可以怎么样?
  生:太阳的七彩光芒映出来。
  师:水清的可以怎么样?
  生:水清的可以把太阳的七彩光芒映出来。
  师:可以。
  生:水清的可以看到鱼、虾,还有水底下的草。
  师:他刚才的这句话可以分成两句话来说。谁能说,水清的可以看见小鱼小虾,在干什么?
  生:小鱼小虾在游来游去的捉迷藏。
  师:你看他说得多生动。
  师:谁再来说,水清的可以看见怎么样的水草?
  生:水清的可以看见绿绿的水草。
  生:水清的可以看见水草在摆动。
  生:水清的可以看见扭扭捏捏的水草在漂来漂去。
  师:除了这些,水清的还可以怎么样?
  生:水清的象童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生:水清的可以映出蓝蓝的蓝天。
  师:可以映出蓝天的影子。
  师:那你能不能把刚才同学说的,放在一句话里说。(板书:水清亮的可以…可以…还可以…)自己在下面先练习练习。
  生:河水清亮的可以看到水里的各种微生物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看见映出太阳的五彩光芒。还可以看到蓝天的影子,天上还有小鸟,雄鹰在飞翔。
  生:水清亮的可以看见小鱼小虾在捉迷藏,可以看见水草在漂来漂去,还可以看见自己的身影。
  师:好了,小朋友们,河水这么清亮,带着你的想象,把你感受到的这么多句子读出来。(齐读、指名读)

  如果没猜错的话,这一片段实录应是王文丽老师讲课中的一处亮点。透过这一实录,足以见老师钻研教材的深度,把握教材的准度。一篇课文,教师总要把握住语言文字训练点,总要咬文嚼字,带领学生在品读中走入情境。王老师紧紧抓住“清亮”这个词展开教学,从理解词意,到说话训练,把清亮的意思说具体,以至说丰满,越说越能呈现草原美景图,越说越充满生机。从说一个意思,到几个意思,用“可以……可以……可以”连接,引领学生充分地想象、表达,进而走入文本中的情境,感悟到湖水的清亮与神奇,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像宝镜”的含义。最后带着这份想象、这份感受读出来。应该说,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是语文课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