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鸟的天堂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本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建议有条件的学生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2.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一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深入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以下问题: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小鸟是怎样在这个“天堂”里生活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针对第一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相机对有关语句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验。

 

如:“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从对枝干、树根的描述中,感受到榕树之大,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以增加感性认识)

 

“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使我们感受大榕树枝叶茂盛,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体验到人们爱护小鸟,追求自然的和谐美好,使小鸟能在这里无忧无虑地自由生活)

 

第二个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有关词句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鸟儿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能想象出鸟儿自在飞翔、欢快鸣叫的动人情景。

 

4.在学生充分朗读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出不懂的问题进一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对大家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并相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题目,思考并交流:“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天堂”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文中的“鸟的天堂”是说那株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文中出现的几次“鸟的天堂”意思并不一样。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而课文题目和最后一句话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