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备课随想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

友人要上此课,临近开课还不能定案。她发出“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中午,我应约伏案备课。

此课教过数次,均以失败告终。课文被肢解得七零八散,儿童学习后既没有对蟋蟀的住宅产生好感,也没有对法布尔产生兴趣,只是记忆背诵了一些干燥无味的“住宅特点”,仅仅是能回答“为什么这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这类问题,而且答案还都保持高度一致。说道常人认为的本课最有价值的写作手法──拟人,其实这是不需要教的。拿到课文,看到题目,儿童嘴里就能蹦出来这两个字眼。可是我们往往煞有介事地深入分析,精细品味……

课文堪称佳品,是我们没有切中要害。感觉它就像是一座神秘的花园,而想要进去的我却没有发现钥匙。

阅读龙协涛先生所著的《文学阅读学》,钦佩与他将文学文本的解读感悟称之为超越语言表面,直奔语言内核的“妙赏”。此言本身就是妙语。“妙”这个字最早出现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老子所说的“道”即是无,无形,无象,无色,无味,但无中保罗万象,无奇不有。文本内涵丰富,字虽不能言却是一种无言的感召,就是一种存在的“道”,解读文本就是悟出文中之道。怎么悟?“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要在文字品读中感悟“玄之又玄”,找到“众妙之门”,发现文本的气韵,境界,意味,内化顿悟,了然于心,赏文字背后的无尽风光。龙先生的言论给我启发,妙赏就是“迷人向文字中求,悟人向心而觉”。可见,备课首先要静心,沉心,虚心,要和心灵中的那个作者,作品对话。

首先要确认的是,《蟋蟀的住宅》是文学文本么?不少人说他是科学的说明文,也有人说不清,就说是“记叙文”,也有认为类似童话的……但是,它就是文学文本,《昆虫记》有着无法替代的文学魅力。有人说,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般文学家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法布尔的《昆虫记》又是一般科学家无法企及的,因为它有着让文学家也拍案叫绝的形象和生动。文本定位后,“发现本心,寻求妙赏”就成了我的备课思路的定向。

阅读《蟋蟀的住宅》,扑面而来的感觉是疑问:法布尔怎么做到的呢?查阅网络上的图片,几乎都是蟋蟀匍匐在洞穴口的样子,没有发现任何一张深入洞穴中的图片。要知道现如今的微摄像微摄影技术已经能做到深入洞穴中拍摄,可是没有人做到,没有人愿意做,也可能是没有人想去做。法布尔做到了,写下来了。他如何做到的呢?顺着我心灵的追问,我先读法布尔。在这里,我不想把网络上的文字照抄给您看,读一读这位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你就能感受到什么叫伟大:伟大的情怀,伟大的志向,伟大的人格,伟大的成就,伟大的作品。“妙”字在这个阶段就跃出来了。妙在何处呢?伟大的人居然做着一件没有人愿意做,甚至受到大家鄙夷的事──爱昆虫。两个巨大反差的事物牵扯在一起,能起到非同一般的审美效应。法布尔花了自己的积蓄购买一块荒地,就为了在这里能自由自在地观察昆虫,能与他挚爱的生灵相伴。我非常理解这样的快意人生,一个对所热爱的对象有着超越生命的执着时,他的行为是怪诞的,但他的内心是富足的。我能想象到法布尔在这块荒地上沉迷,忘我,自由的生命状态。而此时在我的心中,“生命”“热爱”“自由”这些伟大的字眼就一起构成法布尔的人格特征。作品背后的他,渐渐明晰起来。我坚信,人品必将影响作品。《蟋蟀的住宅》正是在这数十年的荒园观察中写下的,因此我料定其中必定有着让人痴迷的生命密码。

带着虔诚的朝圣之心,我阅读《蟋蟀的住宅》后有一种很异样的感受。往日里一向以一种玩赏的心态读此文,而如今,当我得知法布尔生平的履历,得知他为写作而付出的生命耗损,得知他如玛丽居里一样对名利的淡薄,在荣誉面前的幽默从容,我带着从未有过的庄严之心拜读此文,感受到其中之“妙”了──这不仅是蟋蟀的住宅,法布尔是蟋蟀住宅的半个主人啊!屋里屋外,犄角旮旯,结构建造,谙熟于心。如果蟋蟀不肯将其视为朋友,未曾邀约做客家中,他怎么如此熟悉。至少说,他也是代理蟋蟀住宅的金牌房产中介。

你来看──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你再看──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你不能错过──

“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