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窃读记》《小苗和大树的对话》《走遍天下书为侣》《我的“长生果”》
  教学时数:7课时
  板块训练主题:围绕“读书”这一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并进行演讲。
  课时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阅读的渴望和热爱。
   3.了解作者林海音。
  教学准备
    ①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启发思考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课文写的谁窃读的事情?(引导学生看注释,教师简介林海音)
   2.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作者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这篇文章?
    预设: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我们从课题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作者也是围绕课题来写她是怎样窃读以及自己窃读的感受的,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我们写文章时,也要仅仅围绕题目,把读者关注的话题写清楚。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通过读书来探寻作者是怎样窃读的,她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1)学生自由读文,读完后,同位两人互相认读生字词,人人过关。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关注这些字的读音:“目的地”的“的”读dì;“踮起脚尖”中的“踮”diǎn读;“暂时”中的“暂”读zà)
   (3)质疑: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一起讨论解决。
     引导学生先在语言环境中猜想意思,拿不准的词语,利用工具书解决。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板书:窃读
   (2)这是一篇散文,不仅记叙了“我”到书店窃读的事情,还真切表达了自己窃读的感受,这种窃读带给作者的是怎样的感受?请用横线画出书中的句子。板书:惧怕快乐
   (3)结合黑板上的关键词和自己的阅读,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书写生字,夯实基础
   1.本课生字较多,有几个字笔画很多,有的学生看不清笔画。看老师写:“檐撑酸”等字。
   2.学生练习书写。
  五、布置作业,加强巩固
   1.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抄写生词,积累巩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窃读记》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生词,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积累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词,检查反馈
   1.指四名同学到黑板上听写,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听写。
    窃读 踮脚 惧怕 汲取 贪婪 屋檐 皱眉 酸痛 鼓励
   2.对照订正。
  二、回顾课文内容。
  三、体会写法,关注表达
   1.课文写自己窃读的过程和感受是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实现的,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我”动作、心理的语句,读一读,看看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全班交流: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预设:(1)“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3)“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4)“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5)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从这个“咽”字,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3.相机指导朗读。
  四、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1.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2.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五、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六、作业
   1.抄写文中描写“我”如饥似渴读书的语句,加深体会。
   2.背诵关于读书的名言。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
   3.根据季羡林的读书经验,得到读书和学习的启示。
   4.了解访谈这种文体的形式,了解季羡林先生。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
     有一位苗苗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我们看课题,小苗指的是——,大树指的是——。
   2.齐读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
   4.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
  二、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关注本课三个生字是否读准。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