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守护“折翼天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广西南宁市人民路东段小学特教班教师李祥军 【广西推荐】

  “为残疾孩子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蓝天,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选择特教我不后悔!”

    ■通讯员 周仕敏 本报记者 宋潇潇

  在广西南宁市人民路东段小学,有一位执著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李祥军。为了让智障儿童与正常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19年来,他把美好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这些孩子,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了不平凡的坚守,为残疾儿童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他以一名人民教师的爱与责任,获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喜爱,赢得了家长的赞扬和社会的认可,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等诸多荣誉。

  坚毅执著的“保姆爸爸”

  1991年7月,年仅19岁的李祥军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毕业,毅然选择到广西南宁市人民路东段小学任特教班班主任。

  当时,对李祥军走上这个岗位,有人持怀疑态度:一个小伙子来搞特教,他能有多大的耐心,能坚持多久?

  但李祥军是带着特教专业素养来的,是带着改变“折翼天使”人生轨迹的爱心与决心来的。智障孩子如同一株株折了枝的小树苗,迫切需要阳光雨露来恢复生机与活力。他坚信,这些阳光雨露,他能够给予。

  和许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一样,初为人师的李祥军兴奋不已,决心大显身手。但是,第一天走进教室的情景,还是让他傻了眼——眼前的13个孩子有13种不同状况:有的大小便不能自控,有的患癫痫病,发作时倒在教室里满地乱滚……

  面对这些,李祥军没有气馁。他认为,智障孩子的心灵纯洁美好,只要用心去爱他们,他们一定感受得到。为此,他每天早早来到教室,耐心教育和帮助每一位学生。对大小便不能自控、自理的学生,李祥军留心观察他们大小便的规律,定时提醒他们上厕所。一旦有学生把大小便拉在裤子里或教室内,他总是轻声安慰他们:“不要紧,不要紧,慢慢来。”然后,为他们擦拭身体,帮他们换上干净的裤子。为方便照顾学生,李祥军把教室当成了自己的办公室,每天寸步不离地守在孩子们身边。

  华华是一名肢残的弱智儿童,他智力发育迟缓,双手僵硬,听力微弱,嘴巴歪斜,说话含糊不清,学习非常吃力。更不幸的是,他母亲早逝,父亲因工作经常不在家,生活上无人照顾。

  李祥军知道这些情况后,做起了华华的“保姆”兼“家教”。他不仅送华华回家,还给他买菜做饭,换洗衣服,打扫房间。晚上,他耐心辅导华华学习。每次给华华讲课,李祥军都必须贴在他耳边大声喊,直到华华能听清为止。教拼音时,更是要一边叫喊一边用手指比划,让华华反复对口型练习。冬天到了,华华的手指僵硬不灵活,每次教华华写字前,李祥军都要先把他的小手放到自己怀里取暖,等他的小手变暖和了再手把手、一笔一画地教他写字。日复一日,华华终于能写一手好字了。

  与无微不至的照顾相比,李祥军深知,智障儿童更需要生活自理能力。为此,对低年级孩子(一、二年级),他从控制大小便、洗脸、洗手开始教,再手把手教他们穿衣、叠被子。对中年级孩子(三至五年级),他教他们拖地板、包饺子、缝衣服、煮菜等家务劳动。对高年级孩子(六至八年级),他教他们买东西、走亲访友,训练他们适应社会。每一项技能,李祥军在教法上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耐心指导孩子们反复练习。

  在“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的理念推动下,李祥军坚持了第一个8年,也收获了孩子们回馈给他的第一份大礼——毕业时,他所带班级的所有孩子生活都能基本自理,还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

  选择特教无怨无悔

  对李祥军来说,现实是残酷的。激情退去,他越来越感到做特教教师的艰难,也曾经动过改行的念头。

  “尤其当我到了结婚的年龄,别人给我介绍对象,对方一听说我是教智障学生的,起身就走。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很大打击。我感到非常苦闷和彷徨,真的想转行了。”李祥军曾陷入迷茫。

  但是,家长们那紧锁的眉头,孩子们那无助的眼神,让李祥军感到心痛,更让他感到自己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他再次坚定了信念:“为残疾孩子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蓝天,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选择特教我不后悔!”

  “我为自己畏难和退却的思想感到羞愧,我怎能丢下这些孩子不管呢?”李祥军为自己的彷徨而自责。

  任何困难都不是借口,孩子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有些学生家住得远,为了争取更多的辅导时间,李祥军常常顾不上吃饭就到学生家里辅导,遇上大雨或是生病,他仍不放弃对学生的辅导。

  班上有一个叫芬芬的女生,一直表现很好,可一度和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交上了“朋友”,最后,甚至不来上学了。

  李祥军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然而此时,自己家中的不幸更让他喘不过气来。哥哥因车祸去世,丢下了一岁多的侄子和无业的大嫂,父亲也被医院诊断为癌症晚期。

  李祥军成了家中的顶梁柱,里里外外就他一人支撑着。他多想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尽上一份儿子的孝心,但为了让芬芬迷途知返,他一次次登门家访,了解情况,做芬芬的思想工作。

  经过4个月的耐心说服和教育,芬芬终于摆脱了小混混的纠缠,重新回到学校。然而,父亲却在他一次家访中,永远地走了……

  无私付出收获快乐

  伴随着这样的付出,李祥军不知倦怠地走过了19年,送走了3批学生。

  经过8年的艰辛努力,李祥军所教的第一批学生于1999年7月毕业,有5位学生在社会的帮助下走上了工作岗位。第二批学生中的吴方宝,还获得了亚太地区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单打亚军,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让智障儿童更快地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始终是我最大的心愿。”李祥军说。

  李祥军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归纳总结出一种独特的数学教学方法,叫“倒着数”和“接着数”。也就是减法用“倒着数”的方法,加法用“接着数”的方法,这样学生很容易接受。自从学生用他推出的方法算数学题后,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与此同时,考虑到仍有许多残疾儿童的家长因孩子入学难而犯愁,2003年8月,李祥军又承担起新开第三个特教班的重任,并开了南宁市在培智班中招收4个以上自闭症儿童的先河。李祥军通过艰辛扎实的工作,使自闭症孩子逐渐走出了自我封闭的世界。

  “一年又一年,整整19年了,我用自己的爱心、恒心、信心和耐心,在特殊教育的园地里默默耕耘,与我的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感受着失败的辛酸、成功的喜悦,我觉得我的人生已与他们紧紧相连!”李祥军动情地说。其实,他并不寂寞。他用心守护着这些“折翼天使”,天使也用心守护着他,他收获最多的是快乐。

  19年来,李祥军荣获过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优秀党员等荣誉,家长们赠送他“爱生启智,为人师表”的锦旗,自治区残联和南宁市残联授予他“扶残助残,品德高尚”的牌匾……

  这些光环背后,是李祥军19年来的坚持与付出。荣誉与鲜花让李祥军看到了特教事业的重要与崇高,他对特教事业更加执著了,他对孩子们的爱还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