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应成为精神文化的绅士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肖远骑

  

  让校园里的每个人都成为精神、文化的绅士,这是我的教育梦。

  若干年前,我曾在匈牙利工作,住的地方是布达佩斯的城市公园。工作之余,常去公园里散步。最令我感动的是夕阳下坐在公园石凳上专心读书的人:他们中有牙牙学语的稚童,有血气方刚的青年,有温文儒雅的学者,还有耄耋之年的老人。那种美丽的画面,就此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在德国,无论是在电车、火车,还是在飞机上,都会看到人们拿着一本书在读。一个普通的德国人,平均每月买书支出约为40欧元。而这些细节成就了德国优良的文化传统。

  为此,我常常想,如何让中国学生成为精神文化的绅士。对此,教师首先要成为儒雅的绅士,因为教师的精神生活决定了学校教育的一切文化行为,教师的文化素养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品质。那么教师怎么读?我以为,首先要读学术精品。不久前,我知道一位美国学者对人为什么与生俱来地具有社会本性有了新的发现与解释。他认为,人是希望过社会生活的,人以沟通信息而生存和发展,这是人的本性。人与人之间的无谓纷争和相互争斗,其实不是人的本性,而是坏的制度、习惯和秩序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寻找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这些东西从哪里去寻找呢?不外两个途径:一是从前人和他人的经验中来,二是从人类的理性积淀——优秀的著述中来。真正的阅读在于使两者不断连接、转化。

  再说读书的方法问题。保持着读书时不断被激起的冲动、想象、思考和希冀,它们会渐渐地在你的精神和人格上留下越来越深、难以磨灭的印记。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能让你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经常阅读经典,能使你不断思考。对世界保持新鲜感,能使你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同时,你会从这世界的时事、体育、娱乐新闻中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从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

  这里,我还特别强调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名著。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著作。作为一名学科老师,要了解目前教育教学领域最前沿的理论,知道目前本学科本专业在全国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重要人物,了解一些主要的学说或者流派。我经常和我的同行讲,教了几年的书,你还剩下一点什么?就剩下几套教材,就剩下会做几道题,还会什么呢?那是很可悲的事。长此以往,我们连学生都不如了。

  当然,读书还要有选择。如今,网络的优势在于信息量大,反应快,但是太繁乱芜杂,有时真伪不辨,在教学信息上相对不准确。我提请老师应该引起重视,千万别让网络代替书本。

  教育要具有世界眼光,学校不只是传承知识的地方,其根本在使学生成为精神、文化的绅士。这应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