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学术不端呼唤第三方独立调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术不端行为被媒体曝光。尽管各高校和科研单位都有自己的调查机构,但其在学术打假中出具的报告大多受到公众的质疑。

  “我们需要独立的第三方调查机构来调查处理学术失范行为。”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科协年会学术道德建设论坛上,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的话引起很多与会者的共鸣。在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似乎一直是个难解之结。

  学术不端查处的“执法之难”

  C某发表的热力学实验数据被举报造假,但因没有足够证据,专家意见不一,所在学校接到举报后,花费40万元请中科院重复实验,发现偶尔能够得出被举报者所说数据,但的确存在表述不严谨、不完整的问题。学校决定“无罪推定”,但舆论和举报人不答应。

  “这种难以查实的科学数据往往让调查陷入僵局。”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从1998年开始参与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在他看来,我国的学术不端行为处理不是无法可依,也不是有法不依,而是“执法有难”。

  “法理困扰、证伪难、分解责任难、量度惩罚难、解决举报背后的利益冲突难。”龚克表示,这五大执法难度叠加在一起,使我国学术不端调查处理往往会最后陷入尴尬局面。

  “举报往往发生在晋职、评奖时,背后有利益冲突,处理结果往往受到两方面的非议。”龚克说,有人认为这样的处理没有做到“零容忍”。

  一票否决是否意味“一棍子打死”?对此,龚克表示,“零容忍”是指对“造假”行为的“零容忍”,而不是对具体某个人的“零容忍”,不能让学术举报变了“味道”。

  对于在网络上甚至媒体上公开未经查实的匿名指控,龚克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维护正常的学术氛围。“我们不仅要保护检举人,还要注意保护被检举人,但这却往往成了困扰我们的问题。”

  “让人害怕”的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

  “他们非常害怕我们”,在美国学术界,John E.Dahlberg所在的机构让很多人“害怕”。他是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调查监督部主任,他介绍了美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罚程序。

  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创立于1989年,旨在对受到不端行为指控、存在严重欺骗行为的研究者进行调查,同时通过教育,避免更多人出现学术失范行为。“毕竟绝大多数学者是诚实的。”John说,据他们统计,真正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只占1%。

  经过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调查,存在严重不端行为的将被取消受资助资格。学校、研究基金会、企业要想获得资助,都必须作出保证:按照联邦政府的法规处理相关学术不端行为,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否则办公室将向政府进行汇报,该研究机构会被撤销资金,此后整个科研机构也将难获资助。

  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只受理实名举报,对于网络媒体上未经查实的报道则不予受理。在美国一项调查可能持续两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期间,只有极少数人知情,举报者与被举报者的权益都会受到保护。龚克告诉记者,这一点在中国很难,“可能你还没开始查,就消息满天飞了”。

  几年前,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开始公布所有的处罚决定,被处罚者的名誉将永远和学术不端联系在一起。作为第三方独立调查机构,该办公室对调查过程的监督评审公正客观,这让他们对指控的处理获得信任。

  “可信、可靠才可投诉。”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对第三方调查机构提出这样的期待。

  “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在网上举报,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利益相关方的调查。”龚克说,“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也会听到各种说法,打击了谁,包庇了谁。如果能有独立的第三方调查机构的介入可能更好。”

  把不爱科学的人屏蔽在门外

  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副教授钟伟民表示,只有完善科研评估体制,才能避免科学家造假。

  “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到耶鲁和哈佛当教授,也不是所有人都具备成为科学家的潜质。对人生和事业有不同追求的人,应该让他们在学校里找到各自的归宿。”他认为,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可以避免许多“不愉快”的问题发生。

  钟伟民表示,美国的经验是,毕业生在作决定之前都会对自己有一个评价,一是自己对自身的评价,二是来自老师的评价,“根据这些评价,他自己会很清楚,有没有这个能力去成为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如果有这个能力,那么毕业后就可以去申请一流学校的终身教职系列,如果没这个能力也不想下这个功夫,那就可以考虑一个要求较低的二流或三流学校,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作出选择。”

  据他介绍,美国教授有两大系列,分别是终身教职系列和非终身教职系列。在终身教职系列中又分为教学和科研需要兼顾的研究型大学的教授和纯教学及纯科研的终身教授。而非终身教职系列分为纯教学、纯科研和纯临床三个部分。

  “这样系列就很清楚了,如果你不想当权威,只是想搞搞科研,就可以参加到非终身教职的系列中去,对应每个系列级别评估的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钟伟民说,“如果你想把那些不该做科学的人屏蔽在外面,我想,这是最有效的办法。”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