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华:大爱筑起“家外之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8-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湖南省涟源市西北边陲小镇七星街镇,四周青山环绕,绿树葱茏,一条清澈的小河由北向南流过。

    王国华就是从这个小镇走出来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当过教师,后又与妻子一起在上海打拼,夫妻俩每月共有2万多元的收入。小孩也带在身边,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村里人都羡慕他很有出息。但他却放弃大都市舒适的工作,回到村里创办了一个“家”——留守儿童之家。

    3年来,他尽心尽力经营这个“家”,留守儿童之家越来越火爆,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记者日前随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留守儿童自我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组一行慕名前来采访。见到王国华时,他正在把一册册新书放到书架上。王国华笑呵呵地说,这是涟源市民政局赠送给留守儿童之家的书籍,孩子们又有“眼福”了。

    七星街镇是外出务工人口大镇,2018年外出流动务工人员2.6万余人。每次回到家乡,王国华看到很多孩子沉溺于手机、游戏、电视。通过走访得知,村里孩子90%以上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管不住,又缺乏父母关爱,孩子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或沾染不良习气,同时孩子们的学业成绩很不理想。王国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是担忧。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2016年9月,王国华开始筹建留守儿童之家,在周末和节假日为孩子们免费提供一个学习活动场所,让他们不仅能感受家的温暖,还能成长成才。王国华把想法和家人、村委会沟通后,得到了驻村第一书记刘庆和村支书王玉华的支持,村支两委商议后,决定提供村里空闲的小学校园作为场地。妻子贺荫荫是王国华在湖南师大读书时的同学,对他的每一个选择都默默支持。

    2017年3月,新民村留守儿童之家正式成立,王国华购买了100多套课桌椅和一些书籍。又考虑到学生安全,对原有走廊护墙用不锈钢栏杆进行了加固。

    起初,留守儿童之家主要针对孩子们的学业进行辅导,但很快,王国华发现仅进行文化辅导,孩子们学习兴趣不大,甚至孩子们不愿意来。

    家是什么?王国华经过思考认识到,家是孩子们心灵温馨的港湾,是孩子们天性自由绽放的舞台。于是,王国华精心布置了心育护理室、活动室等功能室,还开设了国学、武术、舞蹈、书法美术等课程。孩子们的兴趣高涨起来,更多的孩子愿意来到这个“家”,这里成了孩子们最爱的地方。

    王国华用的是比较破旧的手机,穿的是三四十元一件的廉价衣服,虽然平时用钱对自己很“抠”,但用多年的积蓄免费办公益学堂,却一点儿也不“心疼”,反而有满满的成就感。

    留守儿童之家收纳了本村和邻村100余名留守儿童,每逢周末,孩子们都会早早赶到,今年暑假,孩子们更是乐翻天。

    七星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李勇涛的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一直由外婆抚养,叛逆、不听话、不爱学习等“毛病”不少。来到留守儿童之家后,王国华和老师们经常找他聊天谈心,陪他下棋、打球。慢慢地,李勇涛像变了个人似的。“外孙变化很大,有礼貌,有孝心,上课也守纪律了。”李勇涛的外婆高兴地说。

    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们,王国华又打起了主意。他动员在娄底任教的妻子、大学同学王谦卑、本村退休教师李秋生,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加入进来,利用周末时间为孩子们辅导功课、组织活动、培训特长。妻子贺荫荫每个周末都会从娄底赶到七星街镇,和丈夫一起打理这个大家庭。爱心的力量温暖了孩子们的心,冲淡了孩子们对父母的思念。

    今年6月,涟源市委书记谢学龙在新民村督查脱贫攻坚工作时,感受到了留守儿童之家的“强大气场”,对王国华的爱心之举非常赞赏:“大学毕业生回到家乡从事公益事业,在文化扶贫上作出贡献,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现在,一些爱心企业和志愿者都愿意来到这个留守儿童之家,涟源民政局4万元的留守儿童之家专项款已到村里账户上,有社会、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对办好这个‘家’充满了信心。”王国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