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爱中“砌”起幸福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09-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乡村没有什么不好的。这里环境好,空气质量高,没有城市的交通拥堵。这里网络畅通,学习和生活条件也并不差。在乡村当老师,我感到满足。”湖北赤壁市新山镇西凉小学的龚磊老师说。

    西凉小学是湖北赤壁最为偏远的乡村小学之一,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身居乡村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赤壁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项鹏说:“我们致力于改善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保障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提升乡村教师的幸福指数,让乡村教师享有和城区教师同样的发展空间。”

    类似西凉小学的学校在赤壁并不少见,官塘驿镇麦园岭小学也是其中之一,虽说当地经济比较落后,但在改善教师生活条件方面毫不马虎。学校建设有多套教师周转房(套房),每个房间里配有衣柜、书桌、沙发、茶几、窗帘、电视等,厨房的设备也一应俱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要愿意到我们的村小来教书的老师,我们都提供最大的方便,让老师拎包入住,让老师能安心留下来。”官塘驿镇中心学校的校长吴四明说。

    据了解,赤壁市在2014—2017年,投入资金800万元建设教师周转房176套,建筑面积达6160平方米。2018年,赤壁市教育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改造危房、新建周转房,以解决乡村教师的住房问题。

    “教师的幸福感,来源于居有定所、学有空间、生有保障、活有乐趣。”项鹏说,“住房条件改善了,学习空间扩大了,但能否落实乡村教师待遇,能否让乡村教师感觉生活有乐趣,这直接关系到乡村教师的幸福指数。”

    7月份,五洪山小学的教师从银行取出了上万元钱,她说:“每半年时间,我们的绩效工资、我们的乡镇补贴、我们的改革性补贴,都会准时地发放至我们的银行卡内。我们虽然身居乡村,但福利待遇并不比城市教师差,我们每个月还比城市老师多出400元的乡村教师补贴。”

    “让住宿和收入有改善和提高,这是乡村教师的一大福利。但在网络时代,这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畅通的网络、高效的交流方式,是现代学习和社交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要为乡村教师打造出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项鹏介绍说。

    为此,赤壁市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乡村学校在信息交流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16年投入53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2017年继续投入资金615万元,新建微机室、录播室,开通网络空间人人通。

    与此同时,赤壁市还大力推进中小学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开展多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利用优质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教研及跨校交流应用常态化。

    赤壁市新店镇土城学校教师肖佳说:“我们学校虽然偏僻,但在课堂上,只要我们轻点鼠标,我们就能和全国各地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网站相连接,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感受身外的世界。”

    “乡村教师在工作之余,生活相对单一。走出校园,走向户外,走向自然,教师的精神境界会更加丰富。”赤壁市教育局工会主席郑新明说,“为此,我们以工会的名义向全市教师发出‘投身大自然,展精神风貌’的倡议,鼓励乡村教师组织开展春游秋游,经常性地开展户外拓展、野外采摘、荡舟攀援、野炊把盏等活动,让教师在户外活动中增加彼此的交流机会,增强教师的凝聚力,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该给的一定要给,该满足的一定要满足。”项鹏说,“随着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推进,我相信,今后乡村的教师会拥有更多的幸福感。我们将致力于进一步提升乡村教师的幸福指数,让乡村教育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