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青年担当 共建幸福厨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2-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创办于1994年,是一所市直属全日制国家重点综合性中专学校。一直以来,学校坚持内修外联,走内涵发展之路,实施“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崇尚技能,服务社会”的治校方略,全面搭建师生发展平台,为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奋斗。近年来,学校的“幸福厨房”关爱老人志愿服务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何为“幸福厨房”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山中专,感受这项志愿服务活动背后的温暖。

    精细化+专业化,“幸福厨房”不只是做饭那么简单

    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幸福厨房”关爱老人志愿服务计划,实施地点在五桂山及主城区附近,主要针对孤寡老人和中山中专的退休教师。项目坚持每月组织一次,除去寒暑假,每年累计10次。几年下来,学校参与其中的青年志愿者累计1500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2000余小时。

    每次活动之前,学校会先接受志愿者报名,然后分批次组织,并按照活动要求进行事前分工。活动当天,学生志愿者带上物资到达老人家里。通过与老人交谈,率先了解老人喜欢吃的菜品及样式,根据老人的口味,大家分工协作为其制作一桌可口的饭菜。其中,部分志愿者采购食材、进行烹饪,其他志愿者则负责打扫厨房、院内的卫生,将日常厨具及房屋内外进行整理、清洁。活动结束后,志愿者还会继续保持每周与老人沟通一次,及时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学校根据每位老人的情况制作了详细的“老人档案”“幸福菜单”。就这样,“幸福厨房”以其精细化和专业化,让关爱老人不止于一餐饭、一次见面、一场叙谈,而是让老人切实感受到了来自青年志愿者们的关爱和温暖。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展现当代青年风采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41亿,占总人口的17.3%。对于学校的学生们来说,通过参与“幸福厨房”项目,他们提升了诸多能力,比如:他们学会了做饭和做家务,陪老人聊天时更有耐心了,日常的言语行动会更在意别人的感受。与此同时,在服务的过程中,他们也锻炼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获得了友情亲情和心理归属感,不仅培养了自身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更将正能量传递给了周围的人。

    开展志愿活动时,很多老人因为孤独或者感动,抓着学生们的手不放,不停地哭诉自己内心的无助或感激。这让很多学生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志愿者们不仅会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为老人多做些事,更会在与老人的沟通交流中,把握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以免触动老人脆弱的内心,会将一些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事情讲给他们听,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一对一”到“一对多”,持续推进“老有所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随着项目活动的持续开展,志愿者们不仅仅走进了老人的厨房,更走进了老人的内心,尽显青年一代的担当与责任。学校的这一项目2014年获评中山市中小学公益社团优胜项目;2015年获评中山市“活力在基层”主题团日优胜项目;2016年获评中山市第四届“博爱100”优胜公益项目;2017年获中山市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中山市最佳青年志愿服务项目”;2018年,还被国家教育部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

    “幸福厨房”在行动,学校计划未来将扩大项目落实形式,从走进一户老人家,开展一对一的关爱;拓展为走进社区,开展相近老人的联动活动,把一个老人的“幸福厨房”拓展为社区一群老人的“幸福厨房”。

    广东省重点中专学校、广东省重点中专一级学校、国家重点中专学校、首批广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试点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性学校……在众多的荣誉之后,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又擎起了中专志愿服务的大旗,成为广东省志愿服务示范校创建单位。实际上,“幸福厨房”项目只是推动中山中专志愿服务工作其中的一个闪亮品牌,中专学子们正在用实际行动铸就青年担当,实现中国梦。

    (徐倩影 邱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