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伦理提醒我们过有道德的生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8-12-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学伦理》
[美]肯尼斯·A·斯特赖克 乔纳斯·F·索尔蒂斯 著 黄向阳 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中小学教师中提起“伦理”一词,恐怕是一件令人头大的事,然而正因为头大,才是最需要知道的一件事。因为不知道,我们往往才会将那些有违教育伦理的事看成正常的事。

    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肯尼斯·A·斯特赖克/乔纳斯·F·索尔蒂斯的《教学伦理(第五版)》一书中,作者认为“教师有一种特殊义务,帮助自己的学生看到并分享伦理思考潜在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样我们大家就可以一起过道德上负责的生活。”伦理学的意义在于人的德行的养成、帮助每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网络,在人与人的关联中最大成效地发挥每一个人的智能,使每个人的人生更为丰满,更具活力。读一读《教学伦理》或许会明白为什么要提醒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谨言慎行,因为不论你承认不承认,你任何时候的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的范本。埃德加·莫兰说:“个人道德意识将个体——社会——种属联系起来”,“所有对伦理的关注都应当看到,道德行为是一种连接的个体行为:与他人连接,与社区连接,与社会连接,直到与人类种属连接。”可见教师必须意识到“伦理不但是私人题材,也是公共题材”,决不能将私德与公共道德截然分开。

    当我们读过《教学伦理》,再回看中小学校及其教师身上所发生的依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就会发现大多是因其伦理缺失,或伦理意识不强的原因所致。譬如,有位教师曾在一群里晒了这样的文字:“我朋友圈有位A老师要评特级教师,请我帮他开张外出讲学的证书。因为他还差一张外出讲学的证书。以他的实力,请他来讲一次学,给他开张外出讲学的证书,并不难。我点开他的朋友圈一看,我写的数百篇文章他一篇都没有转发,于是打消了帮助他的念头……”这位教师的观点是:“先主动去帮助別人,自己在需要别人帮助时一点不难……付出要先于回报,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粗一看他这结论似乎不无道理,但从伦理准则的视角看,这就不是一般的问题了。

    《教学伦理》的作者提醒我们:“我们是自由的,因为我们是有义务为我们自身做出选择的道德主体;也因为对于一个在道德上有义务做出负责任选择的人而言,蛮横地去干涉他的自由,在道德上是无理的。”“我们每个人都可按自己的选择行事,没有人可以说三道四和指手画脚。这种观点常常用来说明那些断言某事绝对正确和错误的人,事实上是在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

    这本书的特色在“举案说法”,启发思考,而又不做结论。诚如作者所言,“道德行为,要求人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这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办不到的”,“探讨教学中发生的一些极其真实的道德两难问题”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道德两难问题,也许都可以通过道德反思加以解决”,解决伦理争议的诀窍是“在道德感与道德理论之间寻得某种反思均衡点”。关键是我们必须站在教育的宗旨与价值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言论与行为,才有可能过上道德上负责的生活。

上一篇:师者顾随     下一篇:课堂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