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来送课 乡村学生过“暖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2-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辽宁抚顺峡河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假期的校园依旧充满了欢声笑语。有的教室里朗诵声清脆悦耳,有的教室里正欢快地上着声乐、英语、书法、剪纸等课程。

    抚顺县峡河乡有10个自然村,彼此距离较远。学生课余生活比较单调,尤其缺乏课外素质课程。沈阳工学院弘志促学会从抚顺市妇联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面向全校征集志愿者。

    学生报名踊跃,最终,5名有着声乐、器乐、美术等方面才艺特长的学生入选,他们中有的支教经验丰富,有的则在多个大赛中获奖。

    孩子们学起书法、剪纸、声乐等课程时兴趣盎然,十分投入。上课之余,大学生们还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陪伴孩子们快乐过寒假。

    课程结束那天,三年级小学生杨俊杰依依不舍地抱着大姐姐宋昊洋,跟她要家庭住址,说以后要去看大姐姐。在剪纸课上,宋昊洋手把手教杨俊杰剪了一个小猪图案的窗花,杨俊杰开心得不得了,说过年时要把这个小猪剪纸贴在家里窗户上,让回家过年的爸爸妈妈看着高兴。

    2017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冯法侨今年已经第三次参加冬令营送教活动了。经过3次支教锻炼,冯法侨已经从最初跟着学长学姐们支教的“小白”变成了如今的领队,带着学弟学妹们想方案做计划,尽全力做好支教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很多,跟孩子们相处带给我很多感动。他们很关心我,会问我吃没吃饭,在我忙的时候会帮我做一些事。活动结束后,我们还会联系,平时也会继续聊天。特别是过年过节的时候,他们给我发来祝福,我心里暖洋洋的。”冯法侨搂着孩子们恋恋不舍。

    沈阳工学院弘志促学会2009年3月成立,最初旨在帮助贫困生减轻负担,提供勤工助学岗位。随着社团的发展壮大,社团的服务内容扩展到校外,如赴敬老院开展爱老敬老活动,帮助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开展支教等。如今,这个学生组织已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500余人的庞大群体,给农村留守儿童带来了知识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