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藏了35号杯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3-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小欣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她学习能力强,爱帮助小朋友,也爱帮老师做事。她最好的朋友是嘉嘉,她们一起来幼儿园,一起回家,一起上舞蹈班,但是她也爱捉弄嘉嘉,领导嘉嘉,指挥她做事。小欣的这种成熟又调皮的特质升入大班以后表现得更加明显。

    一天放学后,小欣和嘉嘉刚走出教室,我就听到嘉嘉哇哇大哭。我忙走出去询问。嘉嘉指着小欣手里的玩具边哭边说:“那是我的!”小欣则得意地说:“这是我捡的,谁捡到就是谁的。”看着两个孩子争执不下的样子,再结合平时的情况,我猜出了大半。一问果然如我所料。早上收玩具时,小欣看见嘉嘉掉了一个玩具,故意不告诉她,悄悄捡起来放在自己书包里,等到放学时才拿出来专门让嘉嘉看见,并且故意说是自己捡的。

    我了解情况后批评了小欣,让她还给嘉嘉,并告诉她:“捡到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的,应该物归原主。”同时提醒嘉嘉,下次收玩具时一定要检查清楚。小欣虽然挨了批评,但也没有多沮丧,可能她觉得捉弄到了嘉嘉就满足了。

    又过了几天,小欣又开始捉弄嘉嘉了。孩子们的水杯都放在固定的杯架里。第一天,嘉嘉跑来告诉我,她的35号杯子不见了。我以为有人拿错了,就重新给她拿了一个。可是一连几天,嘉嘉的杯子都会不见,而且只有她一个人的杯子不见了。我就想,就算有人拿错,也不会每天都拿错同一个吧。

    后来有一天,我专门看着小朋友们拿杯子喝水,这次嘉嘉的杯子没有不见。第二天,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嘉嘉的杯子又不见了!我回忆了一下,前几天,老师每天都会在消毒柜背面捡到一个杯子,当时也没往心里去。现在想起来,应该是有人故意把嘉嘉的杯子藏到了消毒柜后面,前一天只是在我的“法眼”下没有“下手”而已。

    我去消毒柜后面看,果然有一个杯子藏在那里,杯子上贴着数字“35”,就是嘉嘉的。我突然就怀疑起小欣来,但为了不造成“冤案”,我没有直接质问她,而是选择了一种迂回的方式——“老师需要洗杯子消毒了,谁愿意去帮老师把小朋友们的杯子拿出来?”小欣举手了,正中下怀!于是请她去,我偷偷在门口看。果然,小欣轻车熟路地找到消毒柜后面藏杯子的地方,然后把杯子取了出来。答案不言而喻。

    经过家访得知,小欣家庭教育比较民主开放,她和妈妈经常一起捉弄爸爸,爸爸不但不生气,反而会逗得她和妈妈哈哈大笑。观察与模仿是儿童学习社会行为的重要方式,社会交往更是易在模仿中习得。小欣在家里与亲近的人玩互相捉弄的游戏,让她得到了快乐的反馈,于是她就模仿妈妈,在幼儿园里也与好朋友嘉嘉玩了起来,但是小小的她还不能掌握游戏的度,而且嘉嘉也不能主动发现她在开玩笑,于是就造成了矛盾。

    在我看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从更成熟的小欣着手了。正好,我们班里有《胡桃夹子》的绘本,于是我们就专门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老鼠与女孩玛丽”。

    大家一起讨论了几个问题:《胡桃夹子》里,你喜欢老鼠还是小女孩玛丽?为什么?老鼠有哪些令人讨厌的行为?为什么让你觉得讨厌?小女孩玛丽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这些特点吗?你有这些特点吗?

    通过谈话,小朋友们一致提出,不喜欢老鼠,因为它捉弄王子,而且占领他的王国,是个让人讨厌的家伙。喜欢小女孩玛丽,因为她善良、乐于助人,帮助王子学习本领并夺回了王国。她把王子当作朋友,每次王子有困难,她都会帮助他。

    在谈话活动接近尾声时,我总结道:小朋友们都喜欢爱帮助朋友的人,但是,如果为了好玩,就捉弄朋友,你们觉得朋友还会喜欢你吗?小朋友们都回答不会。我看见小欣悄悄红了脸。我接着问:你们觉得悄悄藏好朋友的东西,或者把朋友的玩具说成是自己的,这种行为可以接受吗?小朋友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可以。这时,我发现小欣的小脸涨得通红,然后悄悄低下了头抹眼泪。为了顾全她的面子,我装作没看见,也没有揭穿她,因为我看得出来她已经知道错了。

    谈话活动后,孩子们都去玩区角游戏了,这时小欣慢慢走过来,低着头小声说:“老师,我错了。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小朋友们是不是都讨厌我?”说着小欣就小声地哭了起来。我蹲下来轻轻地抱着小欣她说:“知道错了就好,改正了就还是好孩子,老师和小朋友们还会喜欢你。这件事就当作我们之间的秘密,我保证不告诉其他小朋友,但是你要答应老师,以后不要再故意捉弄好朋友了,好吗?”“嗯,好。”她答应道。

    相对成熟的孩子,往往自尊心也特别强,对于这类孩子,批评、说教等方式容易让他们厌烦。通过故事情节,从侧面唤起她的自尊心往往更有效。我从头到尾没有提过一句关于小欣藏杯子或者其他捉弄嘉嘉的事,只是巧妙地利用绘本里的故事情节,让她知道是非对错。从此以后,嘉嘉的杯子再也没有不见过,她来告小欣状的频率也大幅度降低了。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赵镇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