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色教育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4-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鑫霞老师课堂 入队礼 自制梳篦 长势喜人的小麦草 女曲比赛 校长聚焦课堂

    古语云:“事物之独胜处曰特色。”在几乎所有学校都在高喊“特色课堂”“特色教育”“特色模式”的当下,究竟何为特色学校,是我们作为教育人应该追问的本质!

    特色学校应该是风貌独特的学校、理念先进的学校、质量较高的学校和文化先进的学校。特色学校实质上就是一种整体性的学校文化模式,是学校文化长期积淀的一种外在表现,因而是具有独特文化风格的学校。可以说,特色学校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驾齐驱,文化是特色的根,是学校发展的土壤。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所学校,多年来矢志不渝聚焦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师生核心素养,进而不断提升办学品质、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亦在深厚的文化氛围中生根、发芽,逐渐壮大!

    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创立于1906年,始名“延政乡立两等小学堂”;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武进县牛塘中心小学”。学校地处江南小镇,民风淳朴,在百年传承中,积淀了特有的“诚恒·牛性”文化。诚恒,是学校校训,百年积淀,代代传承;牛性,是牛小人一直以来秉持的校园精神。校园里的一块石头、一座雕塑、一个建筑,都散发着这种气息:牛小西校区,矗立着一座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大型浮雕像,这位教育哲人两千五百多年前就留下谆谆教诲,“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自然也是为人之本;在牛小东校区,昂然挺立着一座牛的雕塑,无声地传递着牛的品性——质朴、敬业、执着、坚持,释放着事事求“恒”的行动感召。一东一西的遥相呼应,似乎在诠释着牛小特有的“诚恒·牛性”文化。

    这种文化气息,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培养师生核心素养的源泉。它弥漫在师生的一言一行中,更在牛小的课堂上、课程中。

    顶层设计 落实立德树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牛小大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应具备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相符合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牛小位于武进城区边缘,学校2300多名学生中有72%以上是流动儿童。学生的家庭背景多样而复杂,周围环境良莠不齐。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他们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学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学校持续不断地推进“五小”校本课程的建设,为素质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

    “五小”指文明小使者、知识小博士、科技小能人、艺体小星星、社会小主人五个方面,“五小”核心素养分别与个人修养、学习能力、科学精神、审美雅趣、家国情怀五个维度相对应,是对原有“五小”校本课程目标的深化拓展,每个“小”对应的是六个关键词。具体内容为:

    文明小使者:遵纪守法、举止优雅、态度谦和、讲究卫生、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知识小博士: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善思乐问、敢于质疑、刻苦钻研、珍惜时间。

    科技小能人:享受低碳、热爱自然、善于合作、充满好奇、做事专注、勇于创新。

    艺体小星星:崇尚美好、树立理想、学会欣赏、勤于锻炼、持之以恒、身心健康。

    社会小主人:孝亲敬长、感恩生活、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自理自立、爱家爱国。

    “五小”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涵盖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指向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立德树人”。

    重点突破 构建“五小”课程体系

    课程、课堂永远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以陈子校长为首的牛小人深知推进“五小”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必须从相应的课程开发着手,“五小”三大课程体系应运而生,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创意性课程,形成“五小”课程体系。

    基础性课程是指以“五小”核心素养为目标,全体学生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所有课程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根据课程内容及课程目标的差异而有所侧重。

    “文明小使者”重在培养学生的个人文明素养,主要课程就在道德与法治、班队以及语文等学科;“艺体小星星”重在培养审美雅趣,主要课程就在音乐、体育、美术学科;“知识小博士”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涵盖了每一门学科课程,而在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中尤为突出;“科技小能人”当然离不开科学课以及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以及语文等学科也有涉及;“社会小主人”重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主要课程集中在道德与法治、班队、综合实践等学科。这些学科都是国家规定实施的课程,也是“五小”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

    拓展性课程是在国家课程之外,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设置的课程,重在激发学生潜力,发展学生特长。

    “五小”拓展性课程主要分公民教育类、知识拓展类、体验探究类、个性特长类、社会实践类五大类,既有各年级在不同时间实施的年级课程,又有每月实施的主题活动课程。如4月举行的科技节,6月举行的艺术节,10月举行的体育节;以及一年级在8月举行的“入学礼”,六年级在6月举行的“毕业礼”;还有3月的生命教育,5月的“五小”讲堂,7月的研学旅,12月的诗词大会……丰富多彩的拓展课程,让学生在学有所长的同时学会了“做人”。

    创意性课程是学校自主设计的“五小”校本课程。因为统一安排在周五下午的两节课,所以取名为“与吾有约”。学校围绕“五小”5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目标,分低、中、高年段各编制一本教材,成为每周一节的“五小”班级课程;另外,以走班的方式,组建年级、校级社团,实施“五小”社团课程。创意课程以长短课的形式,通过学生自主体验、社团活动等方式实施。

    例如,围绕“科技小能人”,学校设置了创意班级课程,低年级为“生活中的科学、饮食与健康、穿衣的学问、睡眠的科学、多变的气候”五课时,中年级为“尊重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变废为宝”五课时,高年级为“科技的历史、科技的力量、科学实验与探究、科技发明与创造、走进网络世界”五课时。针对全体学生可选的年级、校级创意课程,呈现为阳台蔬菜、创客空间、装花团子等,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情况实施。

    贯彻落实 开展适合的教育

    学校以教学资源配置及师生教与学的现状为出发点,以形成学校和学生需要的特色课程为目标,分阶段、多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推动“五小”核心素养在牛小的贯彻落实。

    一是整合。不同的主题活动进行整合,不同的创意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创意课程可以与基础课程有机整合,主题活动也可以和“五小”创意课程整合;还有国家课程内的学科整合。如:“艺体小星星”中的目标“持之以恒”,就可以和“知识小博士”中的刻苦钻研、“科技小能人”中的专注执着等核心素养目标整合起来,将学校的节日课程之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以及学生的阅读习惯、实验精神、锻炼意志的培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是拓展。同样的主题活动内容,或者相关联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及特长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拓宽、延伸。如“艺体小星星”中“崇尚美好”这一学生素养目标,可以开展相关课程——“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学科进行拓展:语文教师可以把课程内容拓展为欣赏一本“美美”的书,还可以开展一次“好书欣赏”的阅读指导课;美术教师可以设计欣赏一幅美美的艺术作品,或者学生自己做一份美的作业;音乐老师可以设计欣赏美美的音乐、歌曲、舞蹈,或者发现身边的小小音乐家;除此之外,还可以拓展为“美”的心灵,“美”的体魄,“美”的家庭……

    三是调适。对“五小”课程表上的内容进行某种形式的改造,以适应具体的教学情境,如调整课程实施时间,调整课时比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改进等。如家庭小帮手中的节日课程“巧手节”,计划中通常安排在12月,但可以根据开展的实际情况调整时间:如果开展的是“水果拼盘”课程,就可以放在金秋十月,瓜果飘香的季节;如果开展的是“叶贴画”课程,那么春、夏、秋都可以安排;如果开展的是“厨艺大比拼”课程,那就要充分利用假期,让家长共同参与啦!

    四是创新。就是围绕“五小”核心素养目标,自主开发新的课程项目或单元,自主设计有意义的课程内容或课程评价方式。

    文化厚底蕴,改革谱华章,牛小以“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开辟了一片个性成长、全面发展的海阔天空,促进了不同潜质学生的成才及成功。

    多元评价 营造良好育人生态

    “五小”课程是牛小的原创课程,也是边实践边研究的草根化课程,是真正地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牛小的教师、学生还有部分家长都参与到了课程建设中来,他们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成为课程的评价者。每学期,牛小坚持整体推进、全员参与、灵活多样、自主创新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课程评价。

    如,邀请校外的课程专家和校内骨干教师对“五小”课程编制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教材编写等方面展开论证、指导;采用调查问卷、座谈会、教师沙龙等方式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课程质量进行检测;通过学期成果展示、“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巧手节)、评选“五小”明星等多种方式对课程实施后的学生培养效果开展评价;通过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和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在积极开展课程评价的同时,学校针对“五小”课程目标,改革了现有的学生评价方式。先后制定出《“五小”明星的综合性评价》《“五小”明星的单项评价细则》及《“五小”明星的分项评价目标》,分低、中、高3个年段,每个年段的评价标准又分成达标、提高、发展3部分,分别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牛小人用新的“五小明星”评选制度替代以往的“三好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申报,评选出“五小明星”综合奖,以及“文明小使者”“知识小博士”“科技小能人”“艺体小星星”“社会小主人”单项奖。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现状主动申报相应的“五小”课程项目,实施自己的“追星”计划和行动。

    当然,“五小”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在不断地改进完善中。比如,针对“文明小使者”这项内容,学校成立了文明素养培育课题组,设计了“牛塘中心小学学生文明素养”培育评价表,把“文明素养”细化为个人文明素养、公共文明素养、人际交往素养三大类九个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了低、中、高3个年段具体的阶段文明行为指南28条,使学生的文明素养评价更加清晰化、具体化。例如,“文明素养”中针对“讲究卫生”这一关键词,低年级阶段要求做到3条:早晚洗脸刷牙,勤剪指甲,勤洗头理发,勤换衣,保证身体没有异味;不在嘴里乱咬东西(如铅笔、指头等);饭前便后要洗手,随身带手绢手纸,不随地大小便。中、高年级阶段评价内容也各为3条。低中高3个阶段,循序渐进,3个评价指标清晰,全部达成即做到了“讲究卫生”,才可以当选“文明小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