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奋进之笔写好精准扶贫的“淮信篇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6-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坚决响应党和国家的教育脱贫攻坚行动要求,做好扶贫工作,就到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去,学校按部署对接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区,着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让贫困地区的学生有能力、有斗志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为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注入新动力,以“奋进之笔”写好职教精准扶贫的“淮信篇章”。

    重精准 五大工程 扶资扶智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做事情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精准思维;干工作不能满足于一般化。

    教育脱贫攻坚,更是重在精准,贵在精准。

    我校在教育扶贫行动中,高度重视“精准化”,专门成立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西藏、贵州等地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因省、因地、因生”制定政策,精准推出教育扶贫攻坚“五大工程”;出台了《落实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形成层层尽责、层层抓落实的局面,为教育脱贫攻坚取得精准成效提供制度保障。

    “五大工程”是一个从招生到育人再到就业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精准扶贫体系,其中,“精准招生工程”针对中西部省区制定了“一省一策”招生方案,稳步扩大招生规模;“精准资助工程”专门建立了中西部学生精准资助台账,推行“雏鹰、领航、反哺”三大资助工程,践行一个对象也不能少、一个项目也不能少、一分钱也不能少的“3个一”资助政策,学校中西部贫困地区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比例达40%以上,获得减免学费1050人,总额超过1300万元;“精准育人工程”一方面大力推行“人生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价值劝导、学业辅导、生活引导、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另一方面针对中西部在校学生打造了“学在淮信”计划,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推出“带薪实习”,助力学生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精准就业工程”特别实施“就业在江苏计划”,优先推荐中西部学生在江苏及长三角地区就业,全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精准协作工程”通过与中西部相关高职院校建立稳定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着力打造东西部职业院校协作办学新范式。

    以教育精准扶贫贵州为例,2017年以来,我校秉持“培养一人、脱贫一户、造福一家”的精准扶贫理念,不断加大对贵州贫困学子的精准扶贫力度。建立了完善的“奖、勤、助、贷”资助体系,两年共为260名贵州籍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80.5万元;与苏宁、顺丰、阿里巴巴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电商企业后台服务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近500个“带薪实习”机会;大力推进“人生导师制”,并高度重视“精神脱贫”,让他们不仅“站起来”,而且“走得远”。

    学校专题深入研究学生的学情,量身定制了“学在淮信”计划(贵州版),把一批基础好、综合素质强的贵州学生编入“特色班”、订单班;积极推荐学有所长的学生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别技能大赛;对于有继续升学愿望的学生,及时组织“专转本”“专接本”辅导,为升本提供便利和指导。在学校的全程关心、关爱、关注下,415名学生无一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我校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大二学生唐永燕,来自贵州凯里榕江贫困山区。入学前夕,因父亲病故,母亲常年体弱多病,家人希望她能放弃学业。了解情况后,我校多次派人上门,细致讲解政策,最终让其家人放下思想包袱。到校后,学校不仅为唐永燕解决了吃、住、行等费用,更为其提供了“带薪实习”工作,铺就成长阶梯。2018年,唐永燕在业务竞赛中取得第二名,并被表彰为“优秀学员”。来自贵州从江的张钰杰同学目前就读于“苹果A+雏鹰班”,今年7月,他即将前往苹果公司优质供应商联滔集团开始实训,我校像这样的在国内外名企实习机会很多,而且在校就能学习到企业岗位的标准和最新的技术。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石了阿已通过华为认证。汽车工程学院学生杨光荣入选保时捷订单班。

    强能力 校企协同 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职业教育被列为“五个一批”精准脱贫的重点,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服务产业、服务就业上的强大驱动力。为了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的服务优势,让中西部贫困地区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并通过勤工俭学缓解经济压力,我校积极联手合作企业,共同开展教育精准扶贫。

    我校积极挖掘合作企业资源,与微软、华为、中兴集团、奥的斯、三星电子等名企深度合作,对接通信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软件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搭建学校产教融合平台,探索“校中企”协作育人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试点,打造了一批具有淮信特色的精准助学典型项目。以我校与江苏易宁正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合作为例,校企合作成立了校内产教融合平台“易宁正弘电商学院”“易宁正弘电商运营中心”,共同探索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部分实训设备,企业将真实的业务项目对接到学校;企业选派技术骨干进行现场管理,和学校的项目运营对接人员联合成立校企共同管理机构;学生经过企业培训合格后,通过校内实训、顶岗实习、带薪实训等方式参与项目运营,实习学生主要由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构成,按照企业化运作模式实行项目管理和KPI考核。

    截至目前,已落地蘑菇街商品管理审核、天猫苏宁旗舰店在线服务、顺丰电商客服、伊藤忠物流供应链New Balance在线服务、云集社交电商在线服务等5个项目;共有3000多人次学生参加精准助学项目培训并参加带薪实训。

    “校中企”的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明显地缩小了现代企业人才需求与职业学校教学的距离,对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项目自运行以来,已经发放各类学生技术服务补贴近600万元,实现贵州、四川、山东、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吉林等地2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技能脱贫,成功打造出产教融合、技能脱贫的“淮信范式”。

    贵协作 东西协作 合力攻坚

    “脱贫攻坚,全国一盘棋;全面小康,决胜在合力”。

    中国东西部结对牵手、协作扶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故事”。实践证明,东部支援西部,开创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

    我校主动作为,积极对接中西部省区教育发展需求、产业发展需求、人力开发需求,并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科学构建起“人才培养、校际协作、校地携手”多层次的区际、校际协作交流新机制。

    在人才培养上,为了让更多中西部学生接受江苏优质职教资源,我校40多个专业全部对中西部学子开放,对贵州、青海、甘肃、宁夏实行专项助学优惠政策,吸引中西部广大学子报考我校。近两年,我校共面向中西部省区招收学生1526人。2018年8月,学校与贵州省工信部门签署了共建贵州籍学生人才培养基地协议,3年为贵州培养1000名高素质技能产业人才。

    在校际协作上,我校先后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拉萨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青海省海南州教育部门、青海省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结成“办学共同体”,积极探索建立互派干部挂职机制、联合教学科研机制、办学条件支持机制。

    其中,我校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打造东西部教育协作新样板。近两年来,双方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了稳定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为了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我校成立了由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口支援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统一部署;双方特别建立了校际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学年组织一次校级领导互访,召开一次合作联席会议;双方还签订了协议,在专业建设、科研、校企合作、就业创业、教育教学、师资培养等方面开展7项合作,较好地实现了共赢发展。目前,两校之间合作开展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全方位、常态化社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此外,我校还充分发挥自身在全国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品牌优势,帮助中西部省区培训培养人才,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已为中西部省区开展各类信息化培训10余次。

    未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不同地区、不同贫困群体的教育需求,分类制定职教精准脱贫举措,找准职教精准脱贫实施路径,形成具有淮信特色的精准扶贫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脱贫攻坚战的大局,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役贡献淮信方案、淮信力量。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裔大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