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童年描上斑斓色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2-12-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着力打造民族艺术教育特色,全校学生人人会吹陶笛。图为该校学生在演奏陶笛。本报记者 沈大雷 摄

  ■本报记者 沈大雷

  近千名小学生排成整齐的队列,人手一个陶笛,陶醉地吹着歌曲《龙的传人》,优美的旋律在教学楼间回荡。这不是一场音乐会,只是一所学校普通的大课间活动。这是记者日前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采访时见到的。

  “我校小学部2500余名学生,人人会吹陶笛,学习葫芦丝、竹笛、古筝等民族乐器的也有相当规模。”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校长蒋显敬一边自豪地说着,一边变戏法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袖珍小陶笛,吹起班得瑞的曲子《童年》。

  “我希望能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让他们在悠扬的民乐声中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蒋显敬说,在他的倡导下,该校一至六年级学生全员学习陶笛,这款古老的乐器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爱好。2011年4月,该校5016名学生同时用陶笛演奏,还成功创造了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陶笛艺术进校园,只是我县中小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丰县教育局副局长王磊说,近年来,丰县大力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许多中小学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如果说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是音乐王国,走进丰县实验小学,就仿佛来到了诗的国度,处处诗韵飘香。

  丰县实小校长李钊介绍说,童诗教育是丰县实小的特色教育活动。多年来,学校开发了《古诗词赏析》、《现代童诗赏析》校本课程,专门成立了“星星树”童诗社,还“出版”童诗报。

  来到丰县初级中学,正值中午放学时分,一个细节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偌大的校园里,学生们都自觉推着自行车有秩序地行走着,没有一个人骑着车通过。

  丰县初级中学校长张立志告诉记者,如今,“文明在我心中”已经成为学校师生的自觉行为,这要得益于学校开展的“每周话题”德育活动。该活动通过每周一个话题,大力开展爱的教育、青春励志教育、习惯养成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

  张立志说:“这周的话题是‘文明交通伴我行’。”每逢周一,一迈进学校校门,每名师生总要下意识地看看写在红色牌匾上的新话题是什么,围绕着它,学生们开展了“在国旗下的演讲”、主题班会、“每周美文”等活动,在思索中感悟,并内化为行动。

  “现在,我们的‘每周话题’已坚持了15个年头,成为了师生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绿地,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灵。”张立志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