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8-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实习生 王雨欣)近日,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坛暨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委员会2019年年会在山西晋城举行。论坛以“传承经典,立德树人”为主题,由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委员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论坛组委会、晋城市教育局、中共泽州县委宣传部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校长、一线教师以及国学爱好者200余人参加。

    围绕“传承经典,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和理论构建,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教育部原副总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强调,传承经典首先要回归经典,敬畏经典,通过厘清经典之本义来认识经典。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理论研究所所长吴安春研究员认为,经典的传承不能墨守成规,应基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将传统文化之“精神要义”与立德树人之“发展导向”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育人之本”相结合。而提升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国学素养,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地的重要保障。汤用彤学术奖评委会秘书长雷原提出,育人的基本方法包括亲近自然、勤耕精艺、养蒙读经、尊师好学乐群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程方平认为,中学阶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亟待改善。

    “传承经典,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是本次论坛关注的重要内容。北京府学胡同小学开展国学校本教材研发,并形成了“1+X”全学科国学教育模式。北京星火小学将经典融入校园情境,创办“齐家读书会”,将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北京房山区琉璃河水泥厂学校的燕都书院设置了“小水滴”校本课程、入泮课程、国学微课程。北京垂杨柳中心小学通过网聚名师大家,孵化课程,以此弘扬传统文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