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高水平发展的生动映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对于人才培养,孙敬华校长坚定地认为:“德与技形成辉映,才能成就出彩人生。”

    在此理念推动下,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方针,全力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积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学分制改革,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改革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将科技创新、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等纳入学生评价考核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作用,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大力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刀真枪”的劳动技能训练场所;通过“劳模进校园”“安职讲坛”等活动,宣传大国工匠、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分享优秀毕业校友奋斗历程,培育学生“劳动光荣”的劳动意识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作为国内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保持“走在前列”的精神状态,积极申报教育部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试点专业数全国之冠;率先举办“四年一贯制”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

    2018年,学校再次率全国之先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按照“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重的原则,遴选20个专业开展试点,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积极对接国家学分银行,搭建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技能培训的复合通道。学校还主动牵头或参与制定“服装制版师”“化学总控工”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试点。

    此外,学校还是全省首家引进国际劳工组织SIYB创业培训项目的高校。

    学校特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注重顶层设计前瞻化并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实施归口管理。历经10多年的探索实施,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分阶段实施、循序渐进式的“12341”双创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将“职业规划与创业体验”列入必修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创办企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达19人,其中,国家级别创新创业培训师1名、国家级别创业咨询师1名、创新创业培训讲师17名,合肥市创业志愿团专家8名,省级网络创业培训师2名。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开展创业培训的师资培训业务,形成了国家级别创业培训师、创业培训讲师、创业咨询师的创业教育和培训团队。

    近年来,学校创新创业培训累计超过45000人,毕业生创业率达4.1%,成功创业近1000人,直接带动就业4600多人。

    学校被国家人社部门批准为省级创业培训服务机构,被安徽省人社部门授予创业模拟实训基地、SYB师资班培训基地、创业模拟实训师资培训基地。建成安徽省首家“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学校”和安徽省首批“省级创业学院”,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示范创业孵化基地”“合肥市优秀创业培训机构”等称号。

    人文与风尚:

    传承创新建设文化校园

    “大学生活,本质上是内心生活、精神文化生活。象征进步的光荣榜、赏心悦目的风景、与辅导员的一次倾情交谈,都有意无意地承载有文化育人的功能,值得我们用心经营。”孙敬华校长如是说。

    学校创新提出“人文扬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文化育人思路,并系统推出“五大文化工程”,为学校的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学校坚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着力开展“学校理念凝练工程”,先后凝练了“课堂小企业,理实交融;企业大课堂,德技兼修”等18条办学理念,有力地引领学校改革发展。

    学校坚持以制度文化为保障,全面实施“制度文化创新工程”,构建了决策、执行、监督有机结合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全面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学校坚持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拓展工程”,创新推出“四课堂”素质教育,并创建了“立德树人馆”,开发了“人生历练与品格育成”等50多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艺术素质等选修课程,被省内外高职院校广泛借鉴。

    学校高度重视形象建设,着力推进“文化品牌建设工程”,成功打造出校园文化科技艺术节、红色文化、社团文化等15个文化品牌。

    学校坚持以环境文化为阵地,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创建工程”,积极构建文明、和谐、平安校园, 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先后连续五届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和首届“安徽省文明校园”称号。

    2017年,学校获评为安徽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以此为契机,学校进一步全面系统规划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格局,探索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之道。

    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增强师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学校大力激扬“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以“十大育人”工程为基础,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协同、“实践课程”与“网络课程”相协同、“教师德育”与“教师育德”相协同、“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相协同,实现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相互融合,协同发力,共同发挥育人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将安徽民间服饰文化融入服装制作与设计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聘请凤阳花鼓灯等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遗传承人担任兼职教师或专业带头人;成立安徽非遗“池州傩戏”大师工作室等,改造传统工艺和技艺100项,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端手工艺品产业。

    使命与价值:

    服务社会实现自我升华

    2018年,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入选了两个全国“50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是其中之一。

    对于这项荣誉,校长孙敬华颇为看重,他表示:“服务社会是高校与生俱来的使命,也是学校的价值体现,更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

    学校现建有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各级各类大师工作室9个,科研实力雄厚,且人才优势明显。近年来,学校接连获得国际发明专利、国家发明专利等省级以上各类教科研项目211项、各类专利560多项,荣获安徽省首届优秀专利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化学与生命科学创新中心的王世亮教授研发的专利产品植入剂已实现量产,年销售额1.5亿元以上;鲍俊瑶大师工作室“隔声板”专利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被应用于国家电力系统。

    培训服务方面,学校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年均开展各类高质量的职业培训30000人次。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等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紧缺人才培训等;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广泛开展职工、复员军人继续教育及老年大学等终身学习服务;坚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面向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帮助开发乡村特色产业项目;不断加强脱贫攻坚服务力度,年均吸纳贫困地区学生500人以上,并通过各类主题培训助力乡村脱贫。

    此外,学校还与合肥市新站高新区合作,建成全省首批“政校合作,资源共享”的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承办了多期安徽省青春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和园区学生心理辅导。校内NGO组织——海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被合肥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评为“2016年度合肥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作为安徽省高职教育分会长,学校以强烈的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牵头组建了“安徽省示范院校合作委员会(A联盟)”,与省内24所省级以上示范院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高职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并持续开展对口支援和扶持新疆皮山县安徽中等职业学校、金寨职业学校等8所中高职学校。

    回望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画卷,澎湃的活力与无限的潜力令人感叹,这所卓越且越富特色的高职院校足以安放每一个有志青年的梦想与荣光。

    面对未来,孙敬华校长自信且坚定地表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秉持初心,牢记使命,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进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努力当好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排头兵,用高水平发展实现新跨越。”

    (黄学文 王丽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