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育人原点 绘就五彩童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09-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伦敦玛丽莲买了件旗袍送妈妈,莫斯科的夫斯基爱上牛肉面疙瘩,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嘴里念的说的开始流行中国话……”日前,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大兴第一实验小学,欢快的音符悠然入耳。原来,该校四年级蒲公英班的“小歌手”们正在动情演绎歌曲《中国话》。

    “一年前,不少孩子沉迷‘抖音’,我担心‘抖音’上的内容良莠不齐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成长,可如果‘一刀切’,直接下达‘抖音禁止令’,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逆反心理。”蒲公英班班主任说,“我决定因势利导,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让学生观看‘抖音’上的优质教程,依其兴趣各自组成舞蹈团、合唱团。现在孩子们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习热情也更高涨了。”

    这是江汉区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提升育人品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培养个性鲜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江汉区积极组建课程共同体,坚持特色课程全覆盖,着力优化课程结构,充分激活了区域内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统筹全区优质资源

    打出增量提质“组合拳”

    武汉市江汉区坚持“教育部门主导、牵头校主体、基地校补充”的区域特色课程建设体制,目前该区已组成足球、舞蹈、武术、生态环境等11类课程开发小组,各学校之间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资源共享链。谈及学区课程的设置初衷,江汉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该区通过整合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旨在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符合区域学生特点和成长需求的贯通式、跨学科、实践类课程,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课程教育

    大兴第一实验小学二(2)班的“快乐朗诵会”活动,将班级项目“朗诵”与区域性课程“诵习练”相链接;二(3)班的“灵蛙秀”在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同时,兼顾运动锻炼;二(4)班的“飞马故事剧场”尝试将文字融于肢体语言中,在表演中品味阅读的魅力……该校的“阅读阅美”课程,将娱乐、科普、表演等元素融入课堂,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更为多元、丰富的视角,颇受学生欢迎。

    汉口辅仁小学的“入学课程”针对一年级新生而研发,帮助孩子消除对入学的畏惧心理,培养积极自信的良好心态,树立初步的规则意识,架起了幼小衔接的桥梁,目前该课程已正式出版并在全区推广使用。作为种植课程的牵头校,其“太空种子种植课程”将世界上仅美国、俄罗斯、中国拥有的一项新技术纳入课程,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新型种植方法,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大兴路小学“环境教育课程”的引领下,“绿色环保”理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一举一动。

    “我区将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动态更新、良性发展、可及时提取的优质共享课程资源库。借力多媒体网络平台,刷新‘课程资源’的概念。”江汉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发、整合等途径,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资源,使资源意识“强”起来,开发领域“宽”起来,优势资源“活”起来,课程生长点“链”起来,为特色课程建设搭建有效的交互平台。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促进课程的实施,江汉区着眼于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科学的课程建设量化及实践考核指标,将其纳入学校绩效管理。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和优秀社团评选活动;定期举办特色课程建设现场会、成果展示会和赛课活动,鼓励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勇于实践、善于反思,促进课程建设经验的交流与分享。

    为避免课程、活动流于形式,江汉区将是否会倾听、思考、表达、合作等,作为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重要依据,采用即时性、过程性的评价与指导;建立包括课程方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三方面的评价制度,让课程建设不断去粗取精、推陈出新。

    建高质量课程

    锚定学有优教新坐标

    “国学大师章太炎养了4个女儿,她们分别叫章叕,章 ,章 ,章 ,4个相同的字放在一起念什么呢?”“英国又双叒叕换首相了,大家知道是谁吗?”在大兴第一实验小学二(4)班的一堂《生僻字教学》课上,语文老师何苗贯穿古今,涵盖中外,通过有趣又有料的内容让课堂“活”起来。

    对于如何实现学有优教这一问题,江汉区聚焦于区域内各校高质量课程的落实,以改变内容、优化方式、改革评价为抓手,因地制宜做到“一校一策、一生一策”,交出了卓有成效的答卷。

    大兴第一实验小学班级课程“灵动的绘本”自创建以来,不断被赋予新的教育功能。走进一年级教室,讲台上的“小演说家”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绘本《爱心树》中的故事,台下学生屏息凝神,有的甚至悄悄红了眼眶。翻开二年级学生合力编创的《手套》和《夏天的天空》等无字绘本,精巧的折纸、五彩的图画映入眼帘。绘本由44个学生轮流编创,集体评议修改。在读绘本、讲绘本、编绘本的基础上,三年级首次实现家校合作,每个学生需在家长的指导下尝试制作菜品,完成《特色年夜饭》的绘本创作。

    红领巾学校是武汉市首个将舞蹈纳入校本课程的学校,课程实施至今已有40余年,经过多次修订,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从红领巾艺术课堂里走出了撒贝宁、邓敏、熊涛等优秀的艺术人才。舞蹈校本课程已经成为红领巾学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学生喜爱。

    “关羽千里走单骑、岳飞抗金救亡、戚继光抗击倭寇、关天培血战虎门、秋瑾舍生取义……”邬家墩小学注重校本课程的多元特色开发,通过讲故事、习练武术等多种形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以尚武精神为核心的武术特色课程是该校的一大创举,目前该校学生已掌握了五步拳、长拳、三字经等传统套路,同时学会了国学武术操、英雄少年武术操和军体拳等现代拳法。该校还因武术项目被评为武汉市武术传统项目学校。

    万松园路小学的“定制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培养优势潜能,提供了自由的发展平台。该校为学生量身定制了46门课程,如:创客、机器人、自然笔记、环保制作等科技类课程,书法、绘画、合唱、小主持、街舞等艺术类课程,足球、啦啦操等体育类课程……每周四下午,学生自由选课走班的欢腾景象都会如期上演。

    江汉区教育部门鼓励学校利用特色课程充实小学生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在江汉区本色教育思想的滋养下,每所学校精心播种校本课程的种子,用智慧灌溉,以文化滋养,而今这片土壤上已经开出了绚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激发师生内在积极性

    以课程撬动教学大变革

    “陈校长,周末有时间吗?一起坐坐、喝杯咖啡。”这是大兴第一实验小学四年组组长程莉本周第二次踏进校长办公室,“我们年组在课程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您帮忙出谋划策。”自该校实行年组自主管理制度后,像程老师这样“请领导喝咖啡”的现象在校园里频频出现。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管”。年组自主管理制度,就是大兴第一实验小学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做出的坚实努力。各年组在师德建设、文明办公、考勤例会、过程管理、评价考核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操作规则,围绕学校年度行动计划,细化学期目标,并完成《年组质量目标书》的制订。年级组长担任局域校长,对本年组教育教学等一切事务全面负责。

    “从撰写《课程纲要》到拟订实施计划、收集绘本、制作课件再到授课、反思,我的能力也因此得到锻炼。”该校教师说。“阅读阅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方案由一群热爱阅读的“90后”年轻教师制订,教师的潜力被充分挖掘。

    大兴第一实验小学自施行年组自主管理制度以来,不断深入内涵发展,提升办学品质,喜获武汉市新一轮校园文化名校称号,还陆续被评为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武汉市“减负增效”先进单位等,且每年都获得江汉区教育教学立功单位称号。该校“一校两点”的办学口碑和办学效益均为区级一流。

    2018年9月,江汉区教研室专家到该校视察年组自主管理制度的开展工作,对教师的专业水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教师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到主动发起人,为课程建设注入了鲜活的血液。”时任教研室主任的陈怡说。

    “可以开采地下水,将海水淡化成饮用水”“用3D技术、克隆技术来推动人造水产业的发展”“将氢和氧按比例组合就变成了H2O”“去其他星球探寻水资源”……在大兴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上,一篇题为《假如全球停水》的作文引发学生热议。“缺水、惜水、节水,大多数学生都会顺着这个思路去写作。”语文老师陈卒说,“这群学生却能质疑课本,而非照本宣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看来我要多向学生学习。”

    江汉区的特色课程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良好的育人质量赢得了家长们的好口碑。“课程是校本文化生成与发展的核心点,也是推进和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着力点。江汉区将回归育人原点,以多维联动、富有逻辑性的课程体系为依托,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开花’,为孩子们绘就五彩斑斓的童年。”江汉区教育部门负责人说。

    (张紫微 龚明伟 李 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