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披荆斩棘勇闯改革之路 我爱你意气风发谱写时代新篇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0-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为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时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邬大光教授牵头成立评估组,对教育规划纲要高等教育领域中期进展进行第三方评估。

    评估显示,5年来,以“大格局”谋划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调整,以“大工程”牵引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以“大协同”创新高校内外联合培养人才,以“大实践平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大教改”激活高校学生创新活力,以“大联动”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格局态势已形成,我国高等教育由“大”向“强”迈进。

    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高等教育站在新起点上。高等教育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发展道路,加快了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瞿振元表示,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较好满足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求,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推动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余闯 整理)

    2015

    创新创业成为校园时尚

    2015年4月2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国务院办公厅随后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2015    

    推进“双一流”建设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作出新部署,推动中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对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

    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对“双一流”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管理方式、组织实施等作出具体规定。

    同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确认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双一流’建设将推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第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说,“从全国各地相继出台高水平大学建设相关政策的情况看,‘双一流’建设激发了地方进行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高校的受益面不断增大。”

    (本报记者 余闯 整理)

    2016

    工程教育实现国际多边互认

    2016年6月2日,《华盛顿协议》组织全体正式成员全票通过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第18个正式成员。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实现国际多边互认。

    2016

    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2016年5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7月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意见》提出,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2016    

    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早在1990年4月,党中央从反对和平演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专门研究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会议。此后的24年间,一共召开了23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而2016年的第24次会议则是第一次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题召开,也是规格最高的一次,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此次会议对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许多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刻阐释和论断,打响了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攻坚战。

    两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从多个方面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了具体要求。

    201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为了全面摸清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情况,找准问题、精准发力,2017年4月至6月,教育部组织200余位专家深入全国2516所普通高校思政课课堂,用3个月时间实施完成了“地毯式全覆盖的大调研”。

    边演边讲、用视频讲、请学生讲……思政课的“打开方式”变得有意思,思政课不再像过去一样“一言堂”“满堂灌”,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显著增强。省委书记、省长、校长书记、国企领导带头登台讲思政课成为新风尚,他们用亲身经历为学生答疑解惑、讲述时代命题。信仰的风帆在大学高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本报记者 欧媚 整理)

    2017

    残疾人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实施以来,残疾人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普及水平明显提高。2017年,中国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超过90%。

    2017    

    新高考改革落地

    2017年7月,上海市、浙江省组织实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来首次高考,沪浙两地新高考制度改革平稳落地。上海市、浙江省是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后,全国首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

    选考试科目,选考试次数,选升学路径……没有了原先“3+1”式的固定考卷,没有了文理分科的限制,作为第一届新高考考生,上海金山中学的陆一歆一度在突然出现的众多选择前感觉发蒙,身边的同学也一样无所适从。

    好在“药方”很快跟上了。开设生涯指导课,班主任变身生涯规划导师,情景模拟排班选课,从市教委到区教育局再到学校,都帮助学生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职业方向。陆一歆最终在“6选3”的20种搭配中选择了化学、地理和历史。文理兼学的她在高考报志愿时发现,可选的专业特别多。

    “新高考”改革的不仅是内容,还有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方式。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和志愿服务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板块,特色高中建设取代了以往升学率的比拼,成为学校发展的新路径,直接迎击“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唯升学率”。

    在考生素质更全面、考生成才方式更多元的背后,学校也积累了宝贵的改革经验。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研究员冯成火介绍,新高考改革促使高中完成了从整齐划一的行政班授课向差异化的选课走班教学的转变,班主任与成长导师“双轨制”管理模式走出了新路子。对于高校,统一考试招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高职提前招生、单独考试招生、自主招生等多种模式并行,实现了“条条大路通罗马”。

    新政在上海、浙江平稳落地为新高考改革起到良好示范作用。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作为第二批试点正式启动新高考改革。2018年,冀辽苏闽鄂湘粤渝等八省份也加入改革行列。

    (本报见习记者 林焕新 整理)

    2017

    统编三科教材开始使用

    教科书是社会的集体记忆,更体现着国家意志。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说的这句话振聋发聩。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教材建设的中央文件,从制度层面明确了教材建设这一国家事权。《意见》明确要求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教材统编、统审、统用,有效落实国家事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