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田园气质的高品质高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0-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全景图 学校建有全国一流的动物博物馆 IYPT(青年物理学家)社团荣获澳门华语地区物理学术论证赛特等奖

    这里是先贤季子仗剑出使之所,这里是“武进画派”泼墨挥毫之地,这里是阳湖诗派相对吟哦之处。文脉绵长的武进大地,孕育了中外驰名的国家示范性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立项学校——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2019年4月,江苏省评估院领导评价省前中时一语中的:这是一所具有田园气质的高品质高中。是啊,众志成城众望高,一路风雨一路歌。80年,省前中走过了坎坷而光荣的岁月。但从乡村到城镇,空间在变,学校坚守的田园气质不变;从改革开放到进入新的时代,时间在变,学校矢志追求高品质的理想不变。这正是学校不断创新发展、迈上崭新台阶的深厚底蕴和价值追求。

    守·乡村之血脉

    建立在寺桥碧波之侧,崛起于农桑繁茂之野。建立之初,农业文明独有的尚本务实、克难求进精神就深深地注入省前中的血脉。

    景德楼旁,那两株伟岸的银杏,正细数着岁月的年轮;廷鉴桥下,那一湾蜿蜒的曲水,正叙述着世纪的沧桑。

    尚本务实作底色。透过80年的历史风尘,时间定格在正值战乱的1939年。那年36岁的杨木者看到许多青年求学无门,家居失业,忧心如焚。他说:“今日之急务,莫如科学精神之普及。”于是在前黄镇景德寺的废墟上创建了私立新园初级农业职业学校,教授现代文化,指导农桑之法。宗旨是“培养健全国民,发展青年身心及灌输职业技能”。为乡民服务,从农业入手,“尚本务实”成为学校发展的底色。发轫源起,全校师生硬是在乱世中打造出现代学校的雏形。

    躬耕田园有追求。由此开始,学校栉风沐雨,奋勇前行。从新园中学到私立新园中学,从武进县前黄中学到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艰苦创业,育苗种桑改善办学条件,注重教研提高教学水平,勤奋刻苦提升教育质量。师生心存远志,砥砺前行,学校教育教学不断进展,声望越来越好,形成了全国性的影响力。1957年,学校被省政府部门确认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59年,学校高考平均成绩名列全省前三名。1960年学校被国家表彰为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单位,陈中行校长应邀参加了全国文教群英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历了“文革”的前黄中学,百废待兴。全校师生劳动建校,用自己的力量改善学习环境。他们的汗水凝聚成了前中人的精神印记,汇聚成推进学校快速发展的洪流。1991年学校高水平通过江苏省重点中学的复查验收,1998年更名为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1999年在全省率先创建为国家级别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2019年成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立项学校。学校昂首阔步走在江苏教育发展的前列。

    质朴为师传薪火。教师们坚守乡村教育情怀,真诚似赤子,质朴如老农。感慨于农村孩子求学之难,教师们竭力用自己的双手把孩子托举到高处。他们认认真真教学,踏踏实实育人,如土地般坦荡无私。武进区首位特级教师周伯弘,每到学期放假前,就拿着成绩单到各个班级里找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约定在寒暑假义务补课。夏天比较热,他就先在自己家里烧几瓶水带到教室里给学生喝。他说:“我就是一个想法:要对学生负责,把学生的成绩提高上去。我爱我的学生,爱农村的教育事业,教育就是我的生命!”

    省前中动物博物馆汇聚了1800多种动物物种、3300多件标本,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33种。该馆是江苏省环境教育基地,每年接待两万多名参观者。说起动物博物馆,省前中人会自然想起陈永和老师。陈永和老师是省前中动物博物馆的创建人之一。在标本馆里有13个猪胚胎,注明制作日期是1995年10月。陈永和老师回忆说:“要找到猪的胚胎非常不容易。当时我邻居家的一头母猪不知什么原因死了,被扔到河里。我从学校回家听到这个消息,就赶忙到河边把死猪捞了出来。自己动刀解剖,取出了13个胚胎。”就这样,像蚂蚁垒窝,又像燕子筑巢,历时50年的努力打造了这座堪称全国一流的动物博物馆。一件件来之不易的标本,凝聚着前中教师们的心血和对事业的执着,展现的是省前中教师为教育不计名利、无私付出的质朴。

    自是杏坛第一流。一代代教师心怀教育热忱,坚守朴素情怀,一步步推动学校向前发展。学校逐渐形成了一支以特级教师为龙头,中青年教师为主干的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队伍。省前中教师队伍中,拥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多家媒体赞誉,这样的师资全省一流!充满田园情怀与进取精神的教师队伍,成为省前中的立校之本、兴校之源。

    处清贫之地,立鸿鹄之志。为学生学业成长奠基,为孩子幸福人生固本。省前中师生艰苦奋斗,务实创新,争创一流,这种田园气质与进取精神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乘·时代之弄潮

    教育是农业,从乡野中走出的省前中更懂得,教育是对自然的亲近,是对成长规律的尊重,是对向上拔节的追求。

    2001年10月9日,轰隆隆的推土机打破了武进新城区的宁静,省前中投资1.37亿元的新校区拔地而起。而今,放眼省前中新校区,你可看到:高高矗立的攀登楼,造型别致的体育馆,明亮宽敞的教学楼,雄伟气派的学生活动中心,清爽整洁的学生公寓楼,催人奋进的清华北大学子廊……在其间活跃着笑意盈盈的莘莘学子,低徊飘荡着琅琅书声,交织出一道道充满活力与蓬勃朝气的校园风景线。从乡村进入城市,正如邹兴华老校长所说,学校搬迁到城区,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当时的武进市政府部门审时度势,调整高中教育布局作出的重要决定,也是省前中发展的“惊险一跃”。

    进入城市的省前中没有失去自己的“根”。学校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那就是:培养“可爱、可信、可为”的卓越青年,将学校建成“文理共生、师生相长,具有田园气质”的高品质高中。“田园气质”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学校坚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打造优美的田园风光、多彩的乐园生活、温馨的家园关爱、自然和谐的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校园新样态。

    走进山水近自然。省前中的教育秉承的是“田野哲学”,回归“田园”土壤,走向本真自然。学校引导学生保有自然情怀,增强田园感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植树造绿、野外拓展、农耕教育、乡土实践,保持着与自然、与田园的亲近。走进嘉泽花木基地,感受现代农业的发达;在40公里野外拉练中,学生们在青山绿水中跋涉,在美丽乡土中挺进,心与蓝天相融,情与稼穑相牵。寻求到一种身心平衡的状态,田园情怀沉淀为永远的生命印记。

    田园环境有美感。学校宏观进行园林建设,打造景德苑、求真苑、农耕苑、艺术苑和健体苑,微观进行校园彩绘,营造环境之美,打造有美感的校园。“五苑”建设中,重视生态湿地、植物园与百鸟林建设,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田园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伟力。如新改造的和鸣生态苑,繁木幽幽,鸟鸣嘤嘤。人荡秋千,笑传林外;鸟在枝头,声求其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乐在其中,美在其中。五苑建设,与德智体美劳的育人方向相一致,体现了和谐相生的育人理念。

    课程教学重生态。省前中运用生态论思想重新理解认识教育、教学和学习,强调整体发展与动态平衡、多元共存与和谐共生、开放性与交互性的统一,建构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范式。2018年,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学校按照领域课程重构了课程体系,跨学科主题式开展教学。学校以“景德闳识”校训为核心,将“可爱、可信、可为”育人目标的九大素养表现,落实到八大学习领域中,使课程与素养相关联。“可爱”是指身心健康、志趣高雅、人格健全,属于品质范畴;“可信”是指诚实守信、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属于道德表现;“可为”是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属于实践层面。学校结合学习领域和学科,规划六大学科中心,学科中心树立跨界思维,推进融合教育,重视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同时,建立知识的联结。2017年学校成功申报江苏省前瞻性项目——“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将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三个因素进行统整协调,达成一致,实现了新一轮课堂教学革命。还积极建设景德书院,尝试书院育人的新模式。

    万类自由竞霜天。田园之中万物丰茂,各尽其长;校园之中,青春蓬勃,个性发展。省前中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强调在活动中自由生长。学校有主题教育活动、节日纪念活动、各类仪式活动、团队组织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六大类活动。校园氛围健康鲜活,学生生活丰富多彩。

    在“周恩来班”争创活动中,学生们自主举行“伟人在我心中”朗诵比赛,表达内心真情;捐款捐物,救助受灾同胞;响应号召,“保护母亲河,共建读者林”;关爱儿童,与新市民学校手拉手;服务社会,和困难群体心连心:周总理的伟人精神已化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生命在其中悄然拔节。学校争创“周恩来班”活动多次受到江苏省表彰,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