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国道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0-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从1986年到2014年召开了7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历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都对如何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地方政府也在努力探索,如湖北省教育厅先后于2007年、2011年出台了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的“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制度,“楚天技能名师”为学校流动教学岗位,实行聘任制,聘请行业企业技术能手到职业院校任教,“楚天技能名师”岗位的设立为行业企业技术人员走进职业院校提供了地方样本。

    为了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从“十一五”期间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到“十三五”期间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已累计开展“双师型”教师国家级培训近12万人次,省级培训40余万人次,该计划为提升双师素质、改善双师结构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期间,2006年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要求新进教师一般应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且在3年建设期内,确保专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2010年启动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要求“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的80%以上。这些政策举措有力地推动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19年,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基础上,启动了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拟用3年时间打造360个高水平国家级团队,2019年第一批120个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已开始立项建设。该项目旨在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推动职业院校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为全面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70年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得到极大丰富,职业院校教师的个体“双师型”与群体“双师结构”的局面基本形成。

    院校探索精彩纷呈:

    从改革模式到创新机制

    培养职教师资,院校探索从未停止。

    1992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率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在全国首创“双证书一体化”模式,培养“专科+中级工”复合型职教师范生;1997年开始培养“本、专科+高级工”复合型职教师范生,随后又进行了“本科+技师”复合型职教师范生培养,2003年第一批10名“本科+技师”复合型职教师范生毕业,为全国高校如何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范生树立了典型和示范。

    职业院校教师需要同时具备职业性、技术性和师范性,为了加强“双师”和“三性”培养,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高校在培训时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如河北师范大学为职业院校的参训教师提供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双技能训练”,加强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和教育实习实践基地的“双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参训教师的“双师”素质;山东理工大学把工学结合作为教师培训的切入点,通过将技术应用于实践,使参训教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及技术技能。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和基地本科院校为“双师型”师范生培养和职业院校教师在职素质提高,在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

    职业院校也在努力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求打造出一支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如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设立“双向流动岗”,在学校设立“双师教学岗”,聘任企业能工巧匠、技术能手到校担任产业导师;在企业设立“双师生产岗”,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或实训基地锻炼提升,实现校企岗位互通、人员互聘,实现校企“双向互驻”和“双向流动”,建设了高水平、结构化、专兼结合教师团队。长沙汽车工业学校通过校本培训、企业培训、个人自修、院校进修等多种形式,构建了一支既是专业理论课教学骨干,又是技术能手的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我国西部地区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改革和机制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可资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如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坚持“高标准”严把“入职关”,实施“名师工程”严把“素质关”,构建“发展平台”严把“能力关”,实施“双师工程”严把“技能关”,开展“课堂改革”严把“质量关”等改革举措,涌现出“羊教授”“牛博士”“药专家”等一批“脚上有泥、手上有茧”、潜心忙碌在畜禽圈舍、田间地头、教室讲台、研究场所的“双师型”教师。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通过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选拔工程、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协同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和师资队伍国际化成长工程等建设途径,建成了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如此等等,东、中、西部各地职业院校的探索精彩纷呈,为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一个个鲜活的典型。

    7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从未间断,伴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我们走出了一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国道路”,取得了诸多支撑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中国经验”。

    (作者系湖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