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 营造学生成长的家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1-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如何发现爱的支点,让师生的心灵插上爱的翅膀,撬动学校整体的管理和改革?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校长邢文明带领教师们发现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爱的支点”,以“爱的教育”为契机,以“扁平化管理”为抓手,以“自我问诊”为突破口,演绎“追梦故事”,汇聚成“爱的力量”,支撑起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变革。

    高尔基有句名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地处济南市桑园路的济钢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济钢高中),正在实践着爱的教育。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发扬“尊师爱生,好学力行”的校风,倡导“爱的教育”,用“爱”与“责任”的教育浇灌师生心田。学校成立22载,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荣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级电化教育示范校,济南市首批推荐生录取试点学校、中国素质教育研究实验基地、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中国民族音乐青少年艺术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实践基地等荣誉称号。

    坚持以生为本 践行爱的教育

    学校是因学生而设,办学校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以生为本”应是学校教育的首要理念。因此,济钢高中坚持人本管理,以生为本,时刻践行“爱的教育”,校长邢文明更是公开承诺,会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宽严并济,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老师的关爱中成长。

    每天早上6点半,邢文明都会走进教室,去看看自己的学生们,而且济钢高中的学生也觉得,邢校长很和蔼,没有架子,特别亲切。学校老师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也与学生亦师亦友,关系十分融洽。

    在济钢高中老师眼里,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分数,更要心中有大爱,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对于老师,爱学生就意味着无私的陪伴,比如从2018年年初开始,学校高一级部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延时服务,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你见过无论下班还是周末,随时随地可以驻足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老师吗?济钢高中高一级部的全体教师都是这样做的。

    自从济钢高中高一级部开展“教师楼层坐班与延时服务”活动以来,在学校一号楼的各个楼层,随时随地可以看到老师们的身影。学生们在课间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请教在楼层中值班的任何一位老师,而老师们也会耐心地为学生解疑释惑。勤学好问的学生与耐心辅导的老师,这样的组合会时刻出现在一号楼的图书角中,构成济钢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温度”的延时服务,源于济钢高中的一种文化认同,这种文化就是以人为本的“尊重文化”。首先是邢文明校长尊重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把每一位老师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对待,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老师践行校长的嘱托而尊重学生,学生懂得了校长和老师“尊重”的深情,于是反过来又去尊重他们的老师和校长;同学之间也受到了感染,相互尊重起来。校长、老师、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之间彬彬有礼,推心置腹,校长管理有成就感,老师上课有幸福感,学生学习有快乐感。

    实施扁平化管理 提升管理效益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势下,优质高中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其与外部同类学校在升学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更取决于其内部结构的优化。在这一过程中选择学校适宜的发展方式,也就成为当代教育管理者们必须思考的重要命题。

    过去我们的学校治理方式是依托科层式的领导,说白了就是各层级的领导能力要强,要起表率和带头作用,这种方式容易使校领导与基层的教师、班级间隔太远。管理信息传达不到位,价值引领也无法真正影响到位。这是一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管理模式。

    鉴于此,邢文明校长开创性地在济钢高中推行扁平化管理,即“管理重心下移,领导工作下沉”的“低重心管理”思路。首先是分管校长垂直管理到级部,不再分管全校事务性工作,便于分管校长把控新高考的大方向,对级部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在“大学校”办学环境中,把各级部当成“小学校”来进行管理,级部成为教育教学管理实体,成为学校管理的主战场。高度重视满工作量考核、教学业绩考核,让教育教学业绩成为教师评先评职的重要指标,增强学校管理透明度。

    “级部管理人员的责任更加具体,工作更加细化。”邢文明介绍,学校从课程设置、考试安排、教师管理等方面都给予级部更大的自由空间,尽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提供帮助,便于级部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给级部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这样一来,各职能部门的服务功能更加体现出来,教导处、政教处、督导室、教科室等各科室对级部发展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使级部工作更加有条不紊,极大提高了级部工作效率。

    扁平化的学校治理结构,既彰显学段个性差异又体现学校整体特色,发挥了“块”的统筹协调又强化“条”的指导支持,既鼓励个人创造又强调团队合作。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校老师们的教学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用行动诠释着学校提出的“爱的教育”理念,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

    “扁平化管理2.0”的真正落脚点在一线、在课堂教学。因此,学校积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新模式,做好过程性成绩分析,建立个性化学习机制和学困生帮扶机制。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在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总决赛中,有6名学生获奖;在第十六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全国决赛中,有16名学生获奖。济钢高中荣获“写作教学先进单位”称号。在2018年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有1人获国家二等奖、2人获国家三等奖、5人获山东省一等奖、22人次获省二三等奖,学校被评为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学校”。

    开启把脉问诊 勇于自检分析

    今年4月,一个特殊的团队走进济钢高中,以邢文明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齐齐亮相,接受北京师范大学李凌艳教授及E智慧团队的把脉问诊。

    “目前学校的整个教学及相关工作非常需要接受一次全面、深入的体检。”作为一名老骥伏枥依然不减开拓精神的校长,邢文明是这场“问诊”的推动者,他说:“就像人要体检一样,学校也要定期体检。”基于此,济钢高中开始了“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自我诊断”项目研究,从一种全新的视角,用一种与过去基于经验的管理不同的方法来分析、看待熟悉的学校管理,实现学校管理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既是受访者也是把脉发展问题的参与者,他们关注着也期待着。毕竟,带着问题意识,透过外部的视野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审视,是“由外而内”地推动学校内部教学改革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邢文明说,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自我诊断不仅可以告知“我们现在走到了哪里”和“我们走得怎么样”,更有价值的是可以让学校管理者知道“下一步我们该怎么走”,对于这些核心问题的逐步解析和回答,使学校中的多个主体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价值共识,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

    “首次对3800余名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自我诊断项目负责人程鹏介绍,问卷分为教师和学生两套题,教师卷85道题,学生卷53道题,全校均参与答题。第三方监测团队十天后会给出一份“体检”报告,学校根据报告了解到自身不足后,就可以针对性改进。

    程鹏介绍,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自我诊断分八大要素,即:同伴、教师、教学、课程、资源、组织与领导、文化、安全。目前学校已经进行完第一阶段的基础诊断,后面还会根据基础诊断的结果开展不同要素的专项诊断。而且,项目团队还可以对班级、年级、教研组等进行专项诊断,如果需要,每位教师都可以拿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诊断报告,而且这个报告是仅自己可见的。

    而在学生的题目中,其中有一道题问得很直接,“你是否喜欢你们的校长?”由于是匿名调查,学生们都很坦诚地作答。“就是需要学生们真实的回答,最终经过诊治,让学校焕发活力,将学校带入正确快速发展的跑道。”邢文明说,只有真实的答案才能真正诊断出学校存在的问题。“而我们也始终相信,通过不懈努力,学校一定会更加出彩,济钢高中的学子一定会更加出色,济钢高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教育贵于熏习,风气赖于浸染。济钢高中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2019年高考,该校共有1110多名学生参加,一本上线人数近660人,一本率达60%!

    如今,济钢高中弥漫着爱的馨香,“敬业爱生”已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座右铭,深深镌刻于心间。70多年前,夏丏尊先生在翻译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一书时,曾把教育比作挖池塘:“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邢文明认为,教育要给予学生的爱是以尊重、平等、宽容、关怀为基础的,是坚定而不可磨灭的爱。以大爱育人,写好爱的故事,每一位济钢高中人都在努力!

    (陈志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