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三线军工文化”当代价值的路径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三线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重大的战略抉择,数以百万计的建设者为了祖国的国防建设、工业建设贡献了几代人的宝贵青春。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的816地下核工程,曾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因和平而建,为和平而停。从祖国四面八方会集而来的建设者,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生活着,其累积的物质及精神财富凝结成弥足珍贵的“三线军工文化”。

    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片区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紧密贴近地方实际,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产学研紧密协作等途径,深入挖掘816地下核工程“三线军工文化”的当代价值,传承和弘扬“三线军工文化”的思想精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线军工文化”,三位一体协同构建“三线军工文化”育人工作体系,把“三线军工文化”融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的全过程,实现其当代价值的持续再生。

    本文为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9YJC790156)阶段性成果;重庆市“十三五”教育规划重点项目(2017-GX-136)阶段性成果。

    科学认识“三线军工文化”的当代价值

    “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保护好、利用好“三线军工文化”。

    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片区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人才的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实践调查与理论研究有机结合、互为促进,充分发掘和弘扬“三线军工文化”的当代价值。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中央电视台《大三线》点映,深入重庆南川、江津以及贵州都匀等地考察,了解从四面八方会集的建设者们,为了祖国的国防建设、工业建设贡献了几代人的宝贵青春,向世人展现中国“三线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积极培育各类关涉三线建设的高级别科研项目,成功获得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科项目1项、重庆市“十三五”教育规划重点项目1项、重庆市地厅级项目4项。研究内容深入挖掘“三线军工文化”的当代价值,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国家倡议和战略。倡导打破地域、政企合作、上下联动,树立共建共享理念,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提出构建“三线军工文化”展示、传承、创新的空间和平台,打造新时代“三线军工文化”的产品体系,让“三线军工文化”成为一种新的文化遗产和中西部经济增长点。

    传承和弘扬“三线军工文化”的思想精华

    三线建设是一个历史概念,而“三线军工文化”则是如“红旗渠精神”一样的一个持久性概念,传承和弘扬“三线军工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重要内核之一。

    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片区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积极传承和弘扬“三线军工文化”的思想精华,使青年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一是进行基础研究。组织师生开展三线建设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通过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甄别和研究,挖掘三线建设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揭开尘封已久、日渐远去的历史面纱,让这部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重新获得生命力。二是举办专题讲座。讲清楚“三线军工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鲜明特色,在大学生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以三线军工情怀为纽带的文化活动,使那些即将被遗忘的三线建设风云,通过鲜活的个体故事还原出来,聚合和释放“三线军工文化”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爱国敬业、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精神的巨大能量。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线军工文化”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弘扬“三线军工文化”,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的关系,要防止建设性破坏、破碎化利用的倾向。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然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片区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坚持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对接,把部分研究内容转化为应用型成果。教师撰写的《重庆816三线军工特色小镇建设研究》被收入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内刊《重庆党史研究资料》,撰写的咨政报告《加快推进816三线军工特色小镇旅游区建设的若干建议》,提出创造性转化“三线军工文化”要以保护利用为核心,融合旅游度假、医养结合、观光休闲、文化创意等板块支撑为一体的创造性价值转化模式,得到相关领导的首肯。

    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创新性发展“三线军工文化”,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片区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助力综合打造建设军事工业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及军事拓展训练基地、研学旅游体验基地等载体,教研一体对青年学生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走出了一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弘扬“三线军工文化”的当代价值,保护和再利用“三线军工文化”已成为各界共识。首在保护,开发是新时代的要求。必须因地制宜、多方协同、开拓创新、多措并举,为三线建设的中西部地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提供新动能,促进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进而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物质和文化基础。

    (长江师范学院教师、经济学博士 谢正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