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百所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1-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孙军)近日,在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教师郭春蕾带来了一节人工智能展示课,引导学生学习利用人脸聚类方法对数码照片进行智能分类,解决“茫茫人海找人”问题。

    自今年9月秋季学期开始,青岛在100所中小学至少2万名学生中启动实施人工智能教育课程。青岛着力推进“1+4+100”行动方案,即在全市普及的基础上,确定崂山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胶州市4个区市作为试验区重点推进,重点打造100所实验校纵深发展。在硬件方面,该市已投资5000余万元为全市师生构建人工智能学习超算中心、软件平台以及体验设备。

    青岛市教育局副巡视员姜林表示,人工智能课程是一个逻辑推进的过程,小学是打基础,它给学生一种思维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知道人工智能是怎么应用的,主要是素养的培养;初中是另一个层次,知道了原理,更多的是如何操作实现自己的想法;高中生则可以实现自己一些创新的想法,一步步为大学培养有这方面兴趣的人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