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和精准扶贫激发“光合作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9-12-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深职院招就办教师深入昭通市下属县区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开展招生宣传。 为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大学生活,深职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织团队,为新生开展适应性团体辅导。

    “家庭环境的窘迫和生活中的挫折,不会永远伴随一个努力和渴望改变的人。贫困既是一种不幸,但更大程度上是一笔财富,它会让我们的人格变得坚韧,让我们的胸怀变得博大,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厚重。”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高职专业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杨欣斌饱含深情的致辞,深深打动了现场师生。

    “深职院会努力帮助你们在这种蜕变过程中,获取更大增量!”杨欣斌的庄严承诺,在典礼现场引发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憧憬,看到了希望!”数位来自云南省昭通市的高职专业学院新生,在自己创作的“初识深职”推文上,动情地说,在人生路上,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深职院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以“顺国家所倡、急当地所需、尽学校所能”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自身优质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注重从“输血式”向“造血式”支援深度转变。学校更着力推进2019年扶贫扩招等工作,让高职扩招和精准扶贫激发出“光合作用”,照亮更多贫困地区学生的人生路,助力他们实现“职教一人、脱贫一家”的愿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深职院力量。

    深职担当 用优质职教“铲穷根”

    “我们3个分别到不同的村去做宣传,都遇到了山体滑坡。有一次山上滚下的石头,就从我们车边擦过!”说起今年8月的昭通行,深职院招生宣传组的3位教师仍心有余悸。

    昭通位于云南东北部,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这里是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要冲。这里也是集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散居民族地区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

    当地穷苦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让3位教师难以想象,“村里的路坑坑洼洼,到处是泥泞、鸡鸭粪便,让你没法相信那就是路!”

    而当地老百姓的淳朴厚道,令教师们颇感暖心。去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里走访时,老乡很热情,临走时非要送几个马铃薯给他们。但大家都不忍心去拿,他们知道,老乡家中墙角那堆马铃薯就是爷孙3人的主要口粮。

    老乡们那“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朴素认知,让3位教师深为感动。“当地很多贫困户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他们再苦再难也要送孩子上学。但当地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孩子们拼尽全力,高考成绩依然不理想!”3位教师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偏远的地理位置,闭塞的交通条件,薄弱的经济基础,匮乏的教育资源,这一切,都是昭通这个深度贫困地区的真实写照。穷则思变,变则能通。扶贫的关键在人,当务之急是扶智,而扶智的根本发力点在教育。职业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教育,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支点。

    早在2014年,国家就吹响了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的“冲锋号”,“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要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深职院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把国家战略落实为有力行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打响了高职院校扩招100万的“发令枪”。先行示范区深圳又一次敢为人先,主动提请广东、云南两省教育行政部门,向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增补深圳高职院校面向云南省考生的招生计划,让“扩招”与“扶贫”跳好“双人舞”。

    这个大动作帮2000名云南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实现了来深圳求学的梦想。作为职业院校“排头兵”,深职院坚持高站位,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姿态,参与到这一伟大进程中。学校不仅精选7个紧扣地方产业需求、就业前景好的优质专业,面向贫困地区学生招生,学校还克服自身校舍面积紧张的困难,与深圳市内的5所中职学校强强联合,高起点高标准成立高职专业学院,帮云南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搭建技能人才“青云梯”。

    深职速度 出新招实招“解痛点”

    “面对各种新问题,我们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出新招出实招!”回忆起这场职教脱贫攻坚战,深职院招就办副主任崔莲不自觉地加快了语速。8月7日早8点,深职院面向云南考生开放高职专项批次志愿填报入口。而在前一天晚上11点多,崔莲和两位同事还在昭通市教育行政部门,反复推敲招生简章细节。

    这几乎就是一个不眠之夜。崔莲3个人在前线攻坚克难,校长杨欣斌带领招就办、教务处、办公室等部门工作人员,在后方给予全力支持。从回传定稿,到领导会签、加盖公章,再到正式文件回到前方,深职院用“深圳速度”把招生简章正式版提前送到了云南省教育行政部门。

    这只是深职院举全校之力,积极稳妥、高效高质完成扶贫扩招任务的缩影。“高职专业学院是新生事物,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但再难,也要咬紧牙关完成任务!”杨欣斌反复要求深职院工作团队把昭通扶贫扩招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反应要快、工作要实,务必做到“四个一”——一户不缺(政策宣讲到户),一人不漏(情况摸排到人),一分不少(扶困政策用足),一秒不迟(补助准点到位)。

    深职院强化顶层设计,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做好各种准备,制定分阶段具体工作方案。学校把责任压实到人、把措施落实到位、把时限精准到天,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快节奏抓落实,跑出了职业教育扶贫“加速度”。

    那段时间,深职院招就办全员都像是上足了发条的闹钟,大家担使命、讲奉献,全力推进,精心编制扩招宣传简章,多方位、多渠道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3天72个小时,驱车2300多公里,学校招就办3位教师牺牲休息时间,深入昭通贫困山区进行招生宣传。他们以昭通市为中心,最高到了海拔3800米的大山包乡,最远到了300公里之外的镇熊县。他们进入7所中学举行招生宣讲会,向近千名考生和考生家长宣讲相关政策,走访了数十户经济困难考生家庭,倾听、消除考生和家长的疑虑。

    朱晓琳是一位文静瘦弱的女教师,在大山包乡遭遇了严重的高反。在头疼欲裂的情况下,她坚持走完全程,“孩子们的求知欲感染了我,真心希望山区的孩子们,都能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学成归来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每多开一场讲座,多走访一个家庭,就给山区的孩子多增加一点走出大山的机会。”教师徐剑铖的话代表了3位教师共同的心声,“再累,也要干出代表深职院的超速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深职院高质量完成了扶贫扩招任务,今年学校云南高职专项招生计划1200人,录取1200名考生,其中837名为昭通户籍建档立卡户考生。

    深职力度 勇当精准脱贫“尖刀连”

    八、九月的深圳,依旧是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人在户外,不出10分钟,就像做了一次彻底的全身桑拿。杨欣斌和校党委副书记王慧、副校长董朝君等领导班子成员,一次又一次带着工作团队,深入5所中职学校实地调研,从教室到实训室,从学生宿舍到食堂……与学生们学习生活相关的每一处,都留下了他们汗湿的脚印。

    迎难而上,方显先锋本色;勇当尖兵,方能先行示范。今年8月初,扶贫扩招项目启动后,深职院6次专题会议紧锣密鼓——第一时间成立由杨欣斌亲自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认识、筹划建设方案、落实配套师资、商定合作协议、研究学生管理、制定迎新方案。

    在深职院推动下,深圳职教人同心协力,以博爱的情怀,向昭通的孩子们张开了温暖的怀抱。深圳第一职校多方出击,为孩子们寻找宿舍。深圳第二职校安排得力的师资,为高职专业学院学生上课。华强职校将条件好的校舍,让给高职专业学院的学生。博伦职校投入巨资,采购实训设备。宝安职校教职工服从大局,主动给云南孩子腾出宿舍楼。

    深职院更注重为高职专业学院配备高水平师资。学校教务处处长王汝志介绍说,深职院探索了“五个一批”模式:储备一批年轻教师、培训一批中职师资、校企合作采购一批企业化课程、返聘补充一批师资、发挥一批企业兼职教师力量。

    深职院专门组织召开了高职专业学院教学工作会议,细化教材订购、班级建制、师资队伍、排课需求等一系列具体问题的落地方案。同时,学校为每门课程指定了课程负责人,对课程教学提出总体要求,统一课程大纲、教学进度表、考核方案等,为从昭通来的孩子量身定制培养方案,进行个性化培养。

    为推进高职专业学院与校本部的无缝对接,深职院选拔5名资深专职辅导员到各高职专业学院,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学校还开展两期针对性培训,惠及54人次高职专业学院学工口负责同志、班主任、云南外派生活教师。同时,深职院牵头制定了《高职专业学院学生管理办法》,各中职学校以此为蓝本,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学生“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