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学前教育年度报告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总体要求。2019年是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第一年。回望2019年,各地结合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实施,积极扩大普惠性资源,不断健全保障机制,着力提高保教质量,围绕小区配套园专项治理、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等,打响了一场场学前教育攻坚战。而这些战役瞄准的目标,始终离不开“普及”“普惠”“优质”这三项核心任务。

    关键词:普及普惠

    “有园上”越来越不成问题

    “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目标。

    截至2018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1.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73.1%。要完成普及普惠目标,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是根本。为了让公益普惠资源惠及更多孩子,2019年,教育部推动各地一手抓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一手抓多种渠道挖潜扩大增量。

    各地稳步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治理重点任务,划定了治理时间表。教育部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重要抓手,列入年度“攻坚计划”予以大力推进。一方面,强化统筹协调,成立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小组,为加强工作指导,会同住建部印发了《关于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分阶段的重点任务、工作要求;另一方面,在全面调研掌握地方经验做法和存在困难问题的基础上,七部门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改工作的实施意见》,有针对性地指导地方解决好摸排“窄”、移交“难”、补建“慢”、保障“弱”等问题。此外,狠抓督查推进,实时监测治理进度,专门发出督办函,推动各地加快整改进度。

    一年来,各地勇啃“硬骨头”,因地制宜采取创新举措,努力破解规划、建设、移交、使用“四个不到位”难题。比如,日照明确政策依据,采取“百日攻坚”行动,“一园一案”各个击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南京以“用地有政策、建设有标准、师资有机制”,给小区配套园提供“一条龙”保障。经过各地集中攻坚,截至2019年12月20日,在前期摸排出2万所需要治理的幼儿园的基础上,各地已完成1.7万所幼儿园的阶段性整改任务,占总数的85%。

    多种渠道积极挖潜扩大增量。为进一步拓宽途径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教育部一方面推动各地以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为抓手,实施了一大批幼儿园建设项目,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部队、街道、农村集体办园;另一方面配合住建部发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明确幼儿园配套建设要求,指导各地在城市修补、功能完善、老旧小区改造、老工业区更新中补建扩建幼儿园。

    在多方努力之下,各地2019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都有较大增长。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任务全部完成后,预计将新增普惠性学位400万个,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将提高8.5个百分点,普及普惠目标的完成指日可待。公益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逐步建立,将向老百姓交上一份满意的学前教育答卷。

    关键词:政策保障

    财政投入与督导越来越给力

    有投入才会有产出。2019年,各级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更充足、更给力。

    中央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19年,中央财政将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从2018年的150亿元提高到168.5亿元。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联合启动实施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建设工程,2019年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集中支持11个省(区、市)开展试点,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各地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日益完善。除中央财政大力支持外,2019年,各地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构建工作也上了新台阶。目前,各省(区、市)均陆续出台了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以及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政策。21个省(区、市)明确了普惠性民办园的补助标准。

    比如,北京建立普惠性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2019年起,市财政对提供普惠性服务的幼儿园,无论公办、民办都按每生每年12000元进行补助;天津建立普惠性民办园分等级补助机制,按等级给予每生每年2800—4400元的补助,对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达到每生每年1200元;湖南长沙市级财政根据普惠性民办园评定等级,按每生每年600—12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同时各区县(市)按不低于此的标准进行配套奖补;青岛按照每年2400元的生均定额补助标准,扶持普惠性民办园。

    办园行为督导更规范。《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办园行为督导,各地要开展3—5年一轮的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国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约11.9万所幼儿园完成自评,县级督导部门完成了对7.4万所幼儿园的实地督导评估。

    与此同时,为落实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2019年6月,教育部印发《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明确规定了督学聘任、督学管理、督学职责、督导实施、督导结果运用、条件保障等内容,要求各地制定实施办法,于2019年年底前实现所有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

    关键词:保教质量

    “上好园”越来越照进现实

    不仅“有园上”,更要“上好园”,这是老百姓内心最真切的期待,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应然之举。2019年,在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教育部推动各地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并通过学前教育宣传月、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推广等活动,引领各地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科学保教。

    “小学化”专项治理走向深入。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部署推动各地按照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园和校外培训机构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教育方式“小学化”、教学环境“小学化”、小学非零起点教学等问题进行治理。

    专项治理工作启动后,各地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治理方式,有效地防止和纠正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比如,山东严抓小学“零起点”教学,防止幼儿园“抢跑”;浙江分批推广“安吉游戏”经验,首批确认了103所实验园;江苏区域整体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从底部薄弱园改起,抬高整体教育质量。2019年10月,教育部组织专家团队分东中西部三组,实地调研了解各地治理成效,挖掘典型经验做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指导督促。

    强化优秀游戏案例引领。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是关键。为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能力,2019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推广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具有较高质量的130个游戏案例。2019年12月上旬,教育部举办了全国幼儿园游戏活动研讨会,优秀游戏案例的研讨以及实地考察学习上海4所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使幼教工作者对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学前教育宣传月凝聚社会共识。针对家长给孩子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的现象,2019年5月,教育部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为主题,开展了第八届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师和家长坚持科学理念,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幼儿今后的学校生活和终身发展做好全面的素质准备。最近,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行动计划,推动解决幼儿园和小学教学分离、未能有效衔接的问题。

    多措并举之下,越来越多的孩子正在“上好园”,老百姓对有质量学前教育的需求正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满足。

    关键词:教师队伍

    教师成长机制越来越健全

    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幼儿园教职工数为453.15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145%。但与此同时,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缺口达52万人。这说明,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仍不能满足需求。因此,继续扩大学前教育师资配备,仍然是重头工作。

    多路径解决公办园教师编制问题。2019年,各地通过公开招考、小学富余教师转岗、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等方式,大力补充幼儿园教师。目前有19个省份出台了公办园教师编制标准。

    贵州通过统筹调配事业单位编制补充幼儿园教师,2019年预计新增在编幼儿教师4000余名;湖南动态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总额,2019年调剂新增9683个公办园编制;山东探索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2019年补充公办在编幼儿教师约4000名;广西除调节已有编制解决公办园缺编问题外,还针对现有事业编制总量不足的市县,参照中小学做法,核定聘用教师控制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