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为战疫情而立的军令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2-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战疫故事

    作为江西省新冠肺炎患者省级定点收治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建设指挥部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疫情防控阻击战。7天7夜,占地6.7万平方米的大楼达到交付使用标准,在前期200张床位的基础上增加897张床位,为江西应对疫情提供了充分保障。

    1月24日,江西启动抗击疫情一级响应,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决定将正在试运行且硬件设施顶尖的象湖院区,临时用于收治发热病人,床位达200张。随着疫情不断升级,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指示,要求增加500张储备床位,元宵节前达到使用标准。

    时值新春,又恰逢疫情高发,多地封路,工人出不来,材料运不出,仍在建设的象湖院区1号住院楼虽然最有可能成为“储备床位”,但也成为医院的“最大压力”。填土铺路、紧急修筑污水处理系统、按传染病防治的“三区两通道两缓冲”要求改造病房……按照经验,完成这些至少需要一个月。

    医院分管基建的副院长乐爱平临危受命,立下军令状:9天完成病床储备需求。

    在分析完现状后,乐爱平将象湖院区1号住院楼的17层病房逐一分析,根据防控需要将6至17楼确定为病房,面积6.7万平方米。

    时间紧、任务重、参建人员杂成为协同作战的难点。为此,乐爱平安排专人与各级防控指挥部对接,确保不让办事流程拖后腿。7天里,指挥部发出各类告知书及证明协调函50余份,保证工人、建筑材料、后勤物资及时到位。短时间内,超过500名工人、100名保洁保安以及近百名一附院干部职工,共同奔赴一线赶进度。

    7天7夜,乐爱平24小时吃住在工地;工人们通宵作战,管理人员“一日三调度”……早上督导进度、中午汇总进度、晚上“工作查房”,保证问题要在第一时间解决,工作要在第一时间部署,细节在规定时间落实。

    “这么多工人,我最担心的是院内感染问题。”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力,作为一名主任医师,乐爱平更担心工人在院内施工防护不到位被感染。

    “我们给每名即将到岗的工人培训到位。”乐爱平说,“基建处的12名职工分成若干个队伍,辅助500多名工人做好防护的同时,陪同工人作业,打消工人顾虑。”

    虽然物资紧缺,但是不能让工人发生职业暴露情况,医院7天内发放各类防护用品医用口罩近1.5万只,凡涉及医用帽子、橡胶手套、酒精、84消毒液、测温枪等,不打折扣全力保障。目前,参建人员未发生一起院内感染。

    7天时间,敞亮的新大楼按照要求改造完毕。“考虑到进入病房的医护人员回家不便,我们每3层楼选择1层几间房,里面上下铺,可以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乐爱平说,此外,为了确保患者抵达即可收入治疗,机关后勤和换班的护士长们组建了超过20人的“铺床团队”,2月7日凌晨3点全部摆放到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