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效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20-02-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访谈嘉宾 马军,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儿少卫生中心主任,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副主任,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学校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主任委员,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副组长。 为了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山西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对校园阵地严加管控,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门,并且一天两次对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消杀。图为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大门口。
张宇鹏 摄

▉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特别报道

“防控疫情守护学生成长”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维护校园稳定,是教育系统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在疫情面前如何守住校园这片净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有效守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深度版从本期起推出“防控疫情守护学生成长”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蔓延至校园,保护师生身体健康,1月27日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全国大中小学延迟春季开学。

    全国31个省份积极响应,纷纷推迟原定开学时间。各省份根据当地疫情发展态势,研判开学时间。上海、浙江、江苏和重庆等地再次推迟开学时间,2月底不开学。内蒙古、甘肃等地将开学时间推迟到了3月1日之后。

    一旦春季开学时间确定,师生返校后,将对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容易出现人员密集流动等情况,加大疫情扩散风险。比如,出入校园管理、防控设施和物资保障等环节都马虎不得,学校作为疫情防控重要阵地,面临的挑战更大。

    学校严防严控迫在眉睫,如何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维护校园稳定,如何做好迎接开学的预案等,是当前教育系统最重要的工作。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

    学生返校风险怎样防范?

    记者:如果开学时间确定了,请您给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提个醒,在返校途中,哪些地方是疫情防控的高风险点?应有针对性地做好哪些保护措施?

    马军:如果确定开学时间,学生在准备返校、返校途中、返回学校三个时间段,须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

    准备返校,注意自己是否存在发热、咳嗽、咽痛、乏力、肌肉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等症状:如果有,应该居家休息和就地就医;如果没有,可以正常出行。

    返校途中,的确存在新型冠状病毒高风险点,如车站机场人群密度大、飞机火车空间密闭、途中时间长、公共设施多人使用等,旅行途中全程至少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推荐戴手套保持手卫生,避免手直接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主动配合体温检测;如果途中自觉发热应主动测量体温,出现可疑症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不带呼气阀),避免接触其他人员,视情况及时就医,如发现身边人员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报告。

    返回学校,应减少与他人见面、接触,避免参加聚会等集体活动,加强饮食营养,注意饮水充足。如必须参加外出活动应佩戴口罩。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保持住所的通风良好,勤洗手,不要随地吐痰。

    记者:教育部已经发通知要求,在正式开学之前,学生不得自行返校,但是如果真的出现一些自行返校的学生,或者因特殊原因提前返校的学生,学校应该如何应对?

    马军:寒假留校的学生应按照学校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工作要求,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如避免参加聚会等集体活动,防止聚集性疫情的发生等。

    寒假离校又自行返回学校的学生,应做好登记及分类管理工作。来自湖北地区之外的返校学生,了解其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状况,并隔离观察14天。对到过疫区(湖北省和防控重点地区)或者接触过来自疫区人员的学生,严格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时间从离开疫区或与来自疫区人员最后一次接触之日起满14天。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未出现异常症状(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解除医学观察。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及时联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及周围人员中是否有类似病例,听从医务人员指引,并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详尽信息。

    寒假离校未经学校批准坚持返校的学生,除了按照寒假离校又自行返回学校的学生做好登记及分类管理工作外,应该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学校相关规定,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开学前学校应做好哪些应急预案?

    记者:开学前,在疫情防控方面,学校应该做好哪些物资、人员等准备?哪些地方或者环节比较容易被忽略?

    马军:按照我个人的建议,学校要做好七大方面的工作准备:

    其一,全面防疫消毒、人员排查,为开学做准备。校长及托幼机构负责人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第一责任人。开学前,学校及托幼机构提前制定开学工作方案,全面梳理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必要时进行桌面应急演练。进行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全面防疫消毒;全面排查所有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包括学校保安、保洁、厨工等,防止带病上岗上学。

    其二,教职工防病知识技能培训。学校及托幼机构对教职工(包括所有校内工作人员)进行防控疫情工作培训,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等。持续开展健康宣教,消除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营造积极防控氛围。

    其三,储备足量传染病防疫物资用品。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在开学前储备足量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手套、洗手液)、符合要求的消毒剂(含氯消毒片或消毒剂、医用酒精等)、体温计、移动紫外线消毒灯,洗手间必须配备肥皂或洗手液,并按班级比例配备足够的呕吐物处理包。

    其四,全面开展校园内环境清洁整治行动。重点做好灭鼠、清除越冬蚊卵的专项行动。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清除各类病媒生物孳生环境,推进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馆、图书馆、厕所、空调系统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环境卫生改善整体行动,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全力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

    其五,教职工返校返岗前健康调查报备。学校及托幼机构要安排返校返岗人员在开学前、上班前1—2天提交填写好的健康调查表进行报备,调查内容包括:自身和家属(同住人员)健康状况,近期是否到过疫区,近期是否与疫区人员有接触等。

    其六,师生入校(园)时健康筛查。若师生等进入学校(幼儿园)人员出现发热(体温≥37.3℃)或者干咳、气促、肌肉酸痛无力等症状,应立即戴上医用口罩,及时离校就医,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求进行居家观察。同时,学校及托幼机构立即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其七,适当进行心理应激疏导及援助。对于家人、亲密关系人、自己患病、疑似病例或者有密切接触史需要医学观察的师生,学校及托幼机构需要关注其心理状况及变化,需要时请求权威心理应激及援助部门给予适当心理援助。

    记者:对于学校尤其是高校,如果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疑似病例,应该如何应急处理以及管理?

    马军:学校要安排专人每天及时了解掌握师生健康状况,并对赴武汉或者离开武汉等疫区人员进行追踪随访。了解14天内到过武汉、中转经过武汉、接待过从武汉地区来的人的师生,了解接触过确诊患者或者疑似患者的师生,以及有疑似症状的师生,均应统计上报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学校如果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疑似病例,要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不可忽视的是,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疑似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所在公共场所如教室、寝室、食堂,以及使用过的物品等,进行终末消毒。

    开学后学校怎样做好每日防控?

    记者:开学后,学校如何对食堂(或配餐单位)、饮用水进行安全监管?

    马军:开学前应做好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对学校食堂、学生集体配餐单位的全面检查,全面清洁消毒,全面的人员卫生安全培训。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对自备水源的防护,做好供水设施(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饮水机等)的清洁、消毒工作。通过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提供的生活饮用水开学前必须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防控脱贫两手抓     下一篇:用爱抚慰孩子心灵